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12911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的临床效果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观察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用于ICU患者较传统气管切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43-03

    重症监护室(ICU)为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病房,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衰竭,而进行气管切开来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传统气管切开术虽然能在直视下操作、术野广阔,但切口较长、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近年来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2-3]。本研究分析了ICU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气管插管指证,且排除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气管明显移位、拟切开部位有明确感染及其他气管切开禁忌证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52.63±6.18)岁;其中颅脑外伤者7例,脑卒中者13例,严重脓毒症者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者1例,心力衰竭者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79岁,平均(52.84±6.53)岁;其中颅脑外伤者9例,脑卒中者11例,严重脓毒症者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者2例,心力衰竭者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具体如下: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软枕使得头后仰呈过伸位,充分显露拟切开术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颈静脉切迹上方,作4~6 cm的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颈前肌群,暴露气管软骨环并切开,利用弯钳撑开切口后,插入气管套管并缝合固定。(2)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具体如下:患者体位、麻醉方式同上。以前正中线3~4气管软骨间作为穿刺点作约2.0 cm横切口,经手指尖摸清气管软骨环间隙,用带鞘管的穿刺针进行气管穿刺,有突破感后缓慢回抽见大量气泡,退出穿刺针并保留鞘管,经鞘管置入导丝后退出鞘管,沿着导丝先后置入软组织扩张器和扩张钳进行皮下、软组织、气管前壁扩张,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拔出导丝和内芯,最后充气囊固定气管套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麻醉开始到操作完成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低氧血症、食管损伤、气管套管脱出、气胸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对照组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9,P=0.020),见表2。

    3 讨论

    入住ICU的多为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强化气道管理,这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术不仅减少解剖死腔、方便吸出痰液和分泌物,而且避开口咽部弯曲,更有助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进行,因此在ICU中的应用逐渐广泛[4]。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相对复杂、耗时长,不利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5],且术中需要气管的充分暴露、切口长、创伤大,造成术中失血较多,容易导致并发症增加。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在Seldinger技术原理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来,作为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术式在临床迅速开展起来,诸多的对比研究也表明该术式在ICU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出血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陈通等[6]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分别施行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和经皮气管切开术(PDT组),结果显示PDT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3/32),低于传统组的20.0%(5/25),且PDT组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小于传统组,认为PDT更能快速有效建立气道,且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项对比研究结果也显示,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PDT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颈部瘢痕小、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采取了很小的切口,并在术中使用导丝,避免了传统气管切开术对气管各层组织及血管的损伤,大大减少了对ICU危重患者的打击,可由一名医师独立完成,手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轻[7]。, 百拇医药(廖玉池 贺礼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