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33411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测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9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447例胃肿瘤切除手術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电解质、容量负荷、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术后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室大小、EF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左心房大小、容量负荷、血钾、血钠、CRP、NT-pro-BNP、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左心房大小、容量负荷、血钾、血钠、CRP、NT-pro-BNP相关。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 预测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9.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9-0048-02

    随着经济及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心房颤动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心房颤动发生率是0.7%,65岁以上的是2.1%。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是心脏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因其高发病率而受到重视,且研究较多。现有的研究发现其发生率在10%~65%,而且会增加病死率及住院天数[1]。但非心脏手术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处理措施及机制却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观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其对住院天数的影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