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306059
前清蛋白在肝吸虫病早期肝损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雷春红,张东琪,刘梦,等.肝吸虫性胆管炎17例[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6):369-370.

    [2]马瑞红,乔铁,罗振亮,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胆石症患者胆囊结石类型及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3):167-171.

    [3]郝玉花,李玉香,孙青松,等.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胆管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11):702-704.

    [4]梁致成,邱守中,罗立旋.肝胆B超病理改变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6):631-633.

    [5]纪祥,罗军,徐翠芳,等.肝华支睾吸虫病多层螺旋CT表现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6):977-979.

    [6]周敏,王岩.超声及MRCP诊断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253-254.

    [7]朱华利.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6,24(1):65.

    [8]徐莉莉,姜斌,周晓农.抗华支睾吸虫药物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3,40(4):212-215.

    [9]亓文磊,张若岩,柴文刚,等.胆道外科手术中及术后发现肝吸虫病15例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1):2134-2137.

    [10]姬鹏宇,李娜,杨帆,等.嗜酸性粒细胞功能与疾病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3):397-401.

    [11]李玉香,杨秀云,李雪松,等.171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學杂志,2012,7(9):707-708.

    [12]曾雪梅,梁江明,韦利玲.广西重点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1):1848-1850.

    [13]温少磊,李炜煊.肝吸虫病导致临床生化指标改变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39-1040.

    [14]郑珍香,闫鞍民.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3):72-73.

    [15]唐海鸿,童光东.反复肝功能异常,需要警惕肝吸虫感染[J].肝博士,2014(1):27-28.

    (收稿日期:2017-11-15), 百拇医药(江秀杰)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