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91817
益气养阴方治疗儿童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儿童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40例慢性腎病患儿,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益气养阴方,对比治疗效果、患儿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儿童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益气养阴方; 慢性肾病; 儿童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5.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5-0-03

    随生活方式改变,儿童慢性肾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病情有着重要意义。患儿需长期服用药物,大量激素药物的使用,对患儿成长造成一定影响。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且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度较高[3]。为进一步分析益气养阴方治疗儿童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给予40例患儿不同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40例慢性肾病患儿。纳入标准:年龄为0~14岁;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具有遗传性肾病综合征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具有精神疾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12岁,平均(7.51±1.36)岁,病程1~3年,平均(2.03±0.21)年;

    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13岁,平均(7.51±1.11)岁,病程1~4年,平均(2.03±0.25)年。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生产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2021886,规格:5 mg)口服,5~10 mg/次,10~60 mg/d。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益气养阴方,主药方为:生黄芪15 g,丹参15 g,太子参25 g,山茱萸10 g,党参12 g,五味子9 g,麦冬13 g,白术15 g,川芎5 g,赤芍6 g,水蛭5 g,熟大黄10 g。脾虚重者黄芪、党参加量;湿热者加竹叶5 g,滑石5 g,车前草6 g;肾阴虚重者加旱莲草5 g,女贞子6 g,天门冬6 g;蛋白尿较高者加芡实5 g,金樱子10 g;血瘀症加当归10 g。1剂/d,分2~3次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生化检查完全正常,中医症候积分降幅≥70%;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大幅度消退,中医症候积分降幅≥4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中医症候积分降幅<40%[4-6]。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容包含:痤疮、感染、高血压,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占总例数10.00%,部分缓解17例,占总例数85.00%,无效1例,占总例数5.00%,总有效率为95.00%(19/20)。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占总例数5.00%,部分缓解13例,占总例数65.00%,无效6例,占总例数30.00%,总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9,P=0.037)。

    2.2 两组患儿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慢性肾病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水液正常代谢,多以肺部调通,脾转输,肾开阖与三焦、膀胱气化[7]。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易发生疾病。西药治疗以激素为主,但大量激素使用,会灼伤肾阴,导致阴液不足,形成虚火内生阴虚火旺表现[8]。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大剂量激素治疗,初始阶段易发生运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当激素减量时,易出现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等,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病情[9]。水病可致瘀,血瘀对气机造成进一步阻碍,同时加重代谢紊乱,导致水肿加剧,因此血瘀是导致患儿慢性肾病发病及难以治愈的因素之一[10]。运用中药治疗,加入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中药治疗可在儿童慢性治疗全过程,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段云雁)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