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2025
编号:13810245
不同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影像学结果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合并尺骨骨折;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4~73岁,平均(54.12±5.65)岁;骨折分型:C1型19例,C2型15例,C3型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53.75±5.58)岁;骨折分型:C1型18例,C2型14例,C3型11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操作。对照组行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固定:先行手法牵引复位,C臂机下观察骨折复位、关节面复位、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等情况,复位满意后,自桡骨茎突插入直径为1.5~2.0 mm克氏针2枚,与桡骨长轴呈45°左右,经骨折线穿透尺侧皮质固定断端。若患者关节面存在台阶难以行牵拉撬拨复位固定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