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3178968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王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生活习惯及出院时生化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医嘱,而且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益。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心理护理;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2-160-02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细致体贴患者的病痛,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选择适宜的护理方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1],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总结如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均有吸烟饮酒史。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0~76岁,平均(64.3±4.7)岁;体重指数:24~29,平均(26.3±1.0);吸烟史15~50年,饮酒史5~25年。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60~75岁,平均(65.5±4.6)岁;体重指数:24~30,平均(26.5±1.1);吸烟史14~45年,饮酒史5~2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史等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要把患者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要说服患者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让患者体会到家一样的温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从而获得足够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使其顺利地度过疾病的各个阶段,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2]。

    1.2.2?有效掌握患者心理?护理上首先要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将解决患者心理障碍放在心理护理的重要位置。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常规心理护理,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准确把握其心理特征。有必要时实施全科护理会诊讨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切实解决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促使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战胜疾病。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