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4020
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改革(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
     2.3 对于教育国际化认识不足

    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流动。当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正不断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教育国际化要求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和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高校的职能,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乃至文化传承诸方面均应该具有国家化的理念、国际化的举措。中国医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形式正从国人跨出国门为主走向与大量外籍学生跨入国门并存,跨地区、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局面已较其他学科更突出的悄然来临。高等学校的主体成份即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