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70277
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孔成 黄礼明 吴旭 卢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患者入院时GCS评分5~12分。急诊头颅CT扫描检查9例为硬膜下新月形高密占位影,混杂高低密度影12例,间隔状或高低分层密度影2例;中线结构偏移0.5~2.0 cm,血肿量平均55 mL。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急性硬膜下出血源于单纯皮层动脉破裂2例,桥静脉和侧裂静脉损伤9例,上矢状窦损伤6例,岩上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2例,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损伤1例。出院按GOS评分,死亡1例,重残6例,中残11例,恢复良好5例。 结论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意识状况和病情进展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决定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单纯型;手术疗效;影像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128-03

    急性硬膜下血肿通常根据是否伴有脑挫裂伤分为复合型和单纯型血肿。复合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主要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也可由于外伤性脑内血肿发展突破大脑皮层流至硬脑膜下腔所致。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较少见,大多为桥静脉和静脉窦损伤所致,除颅脑外伤外,动静脉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大脑镰旁脑膜瘤、外侧裂附近的皮质动脉和动脉瘤破裂也可形成所谓的自发性单纯性急性硬膜下血肿[1-4]。这类血肿一般不伴有脑挫裂伤,或仅有局灶性轻度脑挫裂伤,出血形成的血肿范围较广。尽管此类血肿因无脑挫裂伤而手术清除血肿的效果相对较好,但由于出血量较大且血肿主要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难以直接探及其出血的来源,因此手术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

    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