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65802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赵彩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联合清宫术治疗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转经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成功48例,2例治疗失败,均直接行子宫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治疗多采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可适当行清宫治疗,可避免发生大出血并保存患者的生育功能。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207-02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临床上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其是指孕卵或者囊胚着床于以往子宫切口的瘢痕处,其发生率约为0.045%[1]。但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由于其解剖和病理的特殊性,其可能引发宫破裂造成阴道大出血,难以控制时甚至需切除子宫,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诊治方法,本院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1±2.5)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1±0.2)次,产次1~3次,平均为(1.3±0.3)次,剖宫产次数1~3次,平均为(1.2±0.2)次。剖宫产方式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上一次剖宫产距离本次妊娠时间2~12年,平均为(4.2±0.6)年。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