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8期
编号:13152042
检测梅毒的四种方法临床应用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8期
     2.2 第二组试验结果

    所有标本来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间我院住院患者术前或输血前抽取血样32 066份。先用TP-ELISA法检测,发现阳性266例,阳性率0.83%,然后采用TPPA、RPR、SYP法分别检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66例ELISA阳性标本分别用TPPA、RPR、SYP法检测,阳性率分别是85%、69%、79%。它们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TPPA最高,SYP次之,RPR最低。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经验表明,健全的传染病防治制度、合理的梅毒筛检、科学的产前保健以及对妊娠梅毒规范的治疗,可以防止90%以上的先天性梅毒的发生[5]。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4~8周后,血液中可产生两种抗体,首先产生的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这类抗体的试验称为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被作为确认试验,如TPPA、TP-ELISA、SYP等。然后产生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梅毒螺旋体在破坏时释放的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有抗体性质反应素,检测这类抗体的试验称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被作为初筛试验,如RPR、TRUST等。

    本TPPA是将提纯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颗粒上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