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8期
编号:13151908
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三钾二橼络合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胃康舒宁方。对比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头晕、失眠、皮疹和荨麻疹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康舒宁方;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06-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属于胃癌前病变的一种,如患者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大[1]。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纳差、饱胀感等,如不及时治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以往该类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西药治疗,显效快,但长期效果差。笔者结合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1例,采取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以达到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8~56岁,平均(39.6±10.2)岁,病程1~5年,患者经电子胃镜和组织病理学确诊,有23例患者病变在胃窦,16例在胃体,12例胃体合并胃窦,4例患者合并肠化生;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9~55岁,平均(40.6±9.2)岁,病程1~5年,患者经电子胃镜和组织病理学确诊,有23例患者病变在胃窦,17例在胃体,11例胃体并胃窦,4例患者合并肠化生。所有病例都有胃脘部疼痛、纳差、饱胀感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发生部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口服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H44021351)1.0g,每天2次,如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可换成口服克拉霉素(海润药业有限公司,H20000207)0.5g,每天2次;晨起、晚睡前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46379)0.04g,每天2次;口服三钾二橼络合铋0.48g,每天4次。疗程为1个月。

    治疗组: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胃康舒宁方,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2次煎煮后服用。疗程为1个月。胃康舒宁方的组方:太子参15g,石斛15g,白芍15g,半边莲15g,石见穿15g,竹茹12g,白术10g,当归10g,鸡内金10g,土元l0g,黄连6g,佛手6g。随症加减:加党参、黄芪用于气虚者;加麦冬、沙参用于阴虚者;加丹参、三棱用于瘀血明显者;加蛇舌草、半枝莲用于毒热内盛者;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用于痰湿内盛者。

    所有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行电子胃镜和组织病理学复查,以确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肠上皮化生情况。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以下标准对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能正常饮食,消化功能良好,体重逐渐增加,电子胃镜复查情况: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已完全或基本消失,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程度达2级以上,包含2级;有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尚可,体重逐渐增加,电子胃镜复查情况: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已明显减轻,减轻程度达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情况有所减轻;无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食欲较差,体重无增加,电子胃镜复查情况:黏膜急性炎症反应无缓解,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情况无改善[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记录的临床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组的4例肠上皮化生患者中有2例得到了逆转,2例得到了好转;对照组的4例患者中有1例得到了逆转,1例得到了好转,2例无变化。

    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15例,头晕、失眠17例,出现皮疹和荨麻疹8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11例,头晕、失眠12例和皮疹、荨麻疹5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3 典型病例

    蔡某,52岁,男,技术工人,2009年3月初诊,自诉胃脘部疼痛、纳差、饱胀感等体征4年余,近1周加重。患者在4年中,经常自感胃脘部疼痛、纳差、饱胀感、乏力,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查体发现该患者舌质黯、脉细涩,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中医诊断为痞证,辨证为气阴两虚。使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三钾二橼络合铋、胃康舒宁方进行治疗。胃康舒宁方的组方:太子参15g,石斛15g,白芍15g,半边莲15g,石见穿15g,竹茹12g,白术10g,当归10g,鸡内金10g,土元l0g,黄连6g,佛手6g,党参15g,黄芪15g。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食欲增强,体重增加,治疗1个月后胃镜复查显示患者已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http://www.100md.com(刘孟兴)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