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4期
编号:13145005
不同时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黄石顺 万德炎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研究按照所有患者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RP组45例和SP组138例。通过对前后两个时期保肛率的比较,显示采用SP术后,保肛率从58.23%,增加到了88.46%,呈现增长趋势,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SP法明显提高了保肛率的原因,本研究认为主要有2个方面:(1)传统低位直肠癌手术分离直肠时因害怕撕裂骶前血管,手术仅止于直肠骶骨筋膜;而SP法能较准确地评估肿瘤下缘与肛直肠环的距离等,避免了部分切除后无法吻合的病例有了恢复连续性的可能。(2)SP术取决于直肠系膜切除水平而不取决于肿瘤位置,从而提高了保肛率[7]。

    本研究结果显示,APR组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显著小于SP组,肿瘤周径<1/2周~全周四者的保肛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肿瘤的周径及肿瘤主体的位置对低位直肠癌保肛亦有一定影响。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及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的保肛率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P<0.05),说明在癌肿的肉眼分型中,浸润型癌一般分期较迟,保肛率较低,肿块型癌一般分期较早,保肛率较高。低位直肠癌Dukes A~D期四者保肛率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提示随着低位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延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