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8454
从指标看荔湾区妇幼卫生工作绩效工作管理成效(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冯桂芬
第1页

    参见附件。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是一个比较难控制的指标,六年来我区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在3.06%~5.60%之间,低于报道[5]水平的5.87%~11.8%但有上升的趋势,这与黄鸿萍等的报道相一致。低出生体重儿是一种不良的妊娠结局,成活者通常留有远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出生体重受孕期后天因素和先天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张玥娇[6]、胡健伟等[7]不同地区的研究都表明胎数、早产等因素对新生儿的体重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卫生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辅助生育技术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不断应用与普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因此应督促孕产妇进行早期建卡、定时产前检查,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的有效管理,积极防治孕产妇的孕期并发症与合并症,才能更好的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0):3498-3501.

    [2] 安琳,高燕秋,郭春晖,等.北京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现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47-50.

    [3] 高轶,乔春莉,胡花,等.非所在地户籍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况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5):415-418.

    [4] Lindstrom DP,Munoz FE. Migration and matern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 rural Guatemala[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6,63(3):706-721.

    [5] 林玲,张蕴晖.低出生体重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发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6):149.

    [6] 张玥娇,邓长飞,代礼,等.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328-1330.

    [7] 胡健伟,金文俊,刘红亮,等.临夏县低出生体重与危险因素聚集关联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5):570-571.

    (收稿日期:2013-11-1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