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2786438
综合创造性实验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8期
     具体来讲,学习蒽醌时,采用实例教学法,讲授含蒽醌天然药物实例——大黄的相关内容:大黄中抗菌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等,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二蒽酮类衍生物番泻苷A、B、C、D等。其泻下作用强弱顺序是二蒽酮类的番泻苷类>蒽醌苷>游离蒽醌,是因游离蒽醌经消化道氧化,作用减弱,而结合型苷具有保护作用,到达肠,代谢为大黄酸蒽酮,刺激大肠,增强蠕动而起泻下作用。这样的活性机制也决定了其临床适用于热积便秘、热毒雍盛。虚证不仅无效反而引起便秘加重。药理实验表明,将多次放血使之疲劳的动物模型视为虚证,给予大黄煎剂,使胃内容物长期停滞,向肠道移行延迟,从而证实了临床实践。因此,大黄制剂不利于长时间加热煎煮,如大黄直火回流1h,泻下作用大大降低,回流加热3h,泻下作用几乎消失,与医籍记载“风气味俱厚之药,皆忌久煎,而以大黄尤甚”的说法相符。因此大黄泻下宜生用。可见通过大黄实例讲解,涉及蒽醌、二蒽酮类衍生物、蒽酮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等知识点,及药理学、中医中药学等相关学科。学习黄酮和生物碱时,采用PBL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先提前预留思考题:黄芩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是什么?黄芩在贮存过程中为什么会变绿?游离型小檗碱及其含氧酸盐、不含氧酸盐水溶性大小的比较?如何除去富含黏液质药材(如黄柏)中的黏液质?柱层析分离小檗碱时可选择何种吸附剂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