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20期
编号:12784230
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0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其中顺产160例,选择性剖宫产196例。顺产组年龄21~39岁,平均(26.81.8)岁,孕周35~43周,平均(40.13.2)周,初产妇135例,经产妇25例;剖宫产组年龄20~41岁,平均(27.02.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63.9)周,初产妇163例,经产妇3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糖尿病史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家族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器官脱垂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采用尿垫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尿失禁。

    1.2.2 评价方法 (1)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3]对盆底肌力进行评分:毫无收缩记为0分;仅有抽动记为1分;仅有轻微收缩,未出现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2分;普通收缩,有轻度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3分;收缩正常,以手指向下按压可触及收缩感记为4分;收缩强力,有剧烈压迫手指感记为5分。(2)15s内收缩次数:产妇休息5min后嘱连续收缩15s,记录收缩次数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