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64306
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第二天抽出凡士林纱条,第3天开始冲洗泪道,每天1次,连续1~2周,以后每周冲洗2~3次。鼻腔加用鼻喷激素,抗生素点眼3周。术后口服抗生素3~5d。术后定期随访6~12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Munk和FDDT分级标准的0级);鼻泪管骨窗形成良好,完成上皮化。好转: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症状减轻(Munk和FDDT分级标准的1~2级),鼻泪管开放口形成,已上皮化。无效:症状无缓解,泪道冲洗不通畅,造孔闭锁(Munk溢泪分级标准的3~4级;FDDT分级标准的3级)。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32眼)患者,手术前溢泪/溢脓症状的VAS评分为(8.43±1.36)分,术后为(1.90±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客观溢泪/溢脓程度的Munk分级为:3级10例(眼),4级22例(眼),术后为:0级26例(眼),1级4例(眼),4级2例(眼)。见表1。

    手术前患眼泪道FDDT分级为:3级32例(眼)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