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结核病
编号:13652100
育龄期女性结核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3
     【摘 要】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妊娠和生育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育龄期女性结核组46例与正常育龄期女性40例。空腹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分析装置一次性测定血清T、P、E2、LH PSH 和PRL 。结果:治疗前育龄期女性结核组患者血清T及E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LH、PSH、PRL和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治疗后结核组血清T及E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LH 、PSH、 PRL和P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随着结核的好转可完全得到恢复。说明结核患者性激素的变化不是终身的,但对结核病患者妊娠需积极指导。

    【关键词】育龄期; 结核病; 性激素水平

    近年来各种疾病对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结核病的防治。国内外曾大量报道过结核患者胰腺功能的变化,也有关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结核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报道[1]。为探索育龄期女性结核病患者垂体一性腺功能状况,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放免法)检测46例育龄期女性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P2)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PSH)和垂体泌乳素(PRL)含量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育龄期女性结核组(Ⅰ组)46例均系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的住院患者,年龄19~29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7~30天。其中血型肺结核2例,浸润型36例,胸膜炎8例,育龄期女性对照组(Ⅱ组)40例均为我院育龄期女性职工,年龄20~28岁,平均23.5岁。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肝、肾、妇科疾病等,未服用激素或影响性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

    两组均空腹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分析装置一次性测定血清TP E2、LH、PSH和PRL,并进行比较。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育龄期女性结核组患者血清T及E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LH、PSH、PRL和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治疗后结核组血清T及E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LH 、PSH、 PRL和P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对生育卫生和育龄期女性卫生学逐渐重视,特别是各种疾病对生育的影响已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指导育龄女性结核病患者妊娠和生育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放免法检测46例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结核组患者血清T及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我们看到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LH、PSH水平增高,呈现出与孕酮(P)相反方向的变化,这是由于LH和PSH的分泌受睾酮(T)和孕酮(P)对促性腺激素抑制而出现的反应性增高所致。但随着结核的好转,血清T及E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而LH、PSH、PRL和P水平较育龄期女性无明显差异性(P>0.05)。因此结核活动期LH、PSH水平增高是否是反应性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育龄期女性结核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影响着生殖道环境的改变,从而直接影响精子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机率,引起对精子的免疫应答,产生抗精子抗体,造成免疫性不育,同时也增加自然流产的机会[2]。因此,对于育龄期女性结核病患者我们主张避免妊娠。妊娠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结核好转并停用结核药半年以上,妊娠前必须确诊结核没有活动性。同时也提出几点建议:①在治疗结核患者时避免服用影响性腺的药物。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进行结核病常规检查。③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或不孕症,也应做相关检查以排除结核病。以上结果虽然尽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干扰,但由于受样本量和长期临床随访的影响,其机理和结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萃.未婚女青年肺结核患者心理特点的调查及对策[J].中原医刊,2003,30(19):66.

    [2]袁磊凌,周杰,钟倩红,等.佛山市15岁以上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3):3124-3126., http://www.100md.com(帕力旦·阿布力孜 地力夏提·木哈买提)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