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编号:13634059
艾灸法治疗脾胃病中虚寒证的操作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7
     【摘 要】本文论述了艾灸治疗脾胃虚寒证患者时的操作体会,包括自拟脾胃舒散进行隔药艾灸的方法,选穴的方法,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探讨艾灸治疗在该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艾灸;脾胃病;虚寒证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五行属土,同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虚寒,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因过食生冷,或肾阳虚衰,火不生土所致,治宜温补脾胃[1]。艾灸是指用艾绒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体表的腧穴或病变部位处烧灼和温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可激发经络之气,其适用范围广阔,尤其适用于虚证、寒症及痛证[2]。目前我科长期开展艾灸法配合脾胃舒散治疗脾胃虚寒证,临床效验,现将体会论述如下,以供探讨。

    1 自拟脾胃舒散,隔药艾灸

    脾胃虚寒,应温补脾肾。此类患者多病势绵绵不愈,单纯艾灸恐力不能及,笔者在长期施灸过程中发现,如在艾灸时加以药物,则疗效更佳。隔药艾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药品而施灸,药物在灸火的热力作用下,通过经络腧穴的调整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3]。笔者在查阅古籍之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