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632472
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对性优质护理,采用自制吞咽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恢复患者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风;吞咽障碍;老年人

    中风[1]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因中枢神经受损,通常会遗留不同程度吞咽障碍,国内患者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60%以上[2]。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不仅会影响水、营养物质的摄取,同时采用鼻饲、胃管进食等替代性进食方案将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4.3 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洼田饮水实验法[3],重度吞咽困难患者32例,中度吞咽困难患者58例,轻度吞咽困难患者30例,入选患者排除患有消化道疾病、肺部感染患者以及不配合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吞咽困难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P>0.05,无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回答患者提问、常规吞咽护理、谨遵医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方面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进食环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增加其成就感,与患者分享进食体验,消除患者孤独感。

    1.2.2 饮食护理 在保证患者营养的前提下,尽量根据患者对食物的喜好选择食物。食物状态以浓稠、均匀的液态膏状食物为主,避免选择干、脆、碎食物或热、稀水样食物;进食时保持仰卧位或坐位,头部稍向前倾;喂食过程缓慢进行,保证患者咀嚼、吞咽时间,进食量根据患者病况确定;进食后进行口腔清洁,并防止误咽和反流。

    1.2.3 训练及康复护理 辅助患者进行下颚功能性锻炼,如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唇、吮吸、微笑、鼓腮、空吞咽等动作;通过指导进行用力舔舐上腭,做卷舌、伸舌等动作帮助锻炼舌肌;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舌肌两侧进行点揉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冷热刺激,甜、苦、辣等味觉刺激。

    1.2.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继续性吞咽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并教会家属常规训练方法;告诫家属不可强行进食也不能因吞咽障碍而放弃进食;指导家属选择合理食物结构、餐具及喂养方法,有异常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就医。

    两组患者连续护理4周后观察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1.3 效果评定方法

    采用自制吞咽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显效: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须提醒即可一次性顺利咽下,仅偶尔发生呛咳情况;有效: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经提示可自主完成吞咽,进食过程中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无效:患者无法自主完成进食,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营养、水分,或进食过程容易频繁出现呛咳症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吞咽能力改善情况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为期4周的对症治疗与护理,吞咽功能均有所恢复。观察组经优质护理显效40%,有效40%,无效2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经常规护理显效41.6%,有效23.4%,无效35%,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3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音困难、口角流涎、吞咽呛咳或吞咽功能丧失。中风后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因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将导致营养不良,吞咽呛咳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和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因活动能力受限,无法正常进食以及反复出现呛咳症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极易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对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排解因疾病、经济负担等出现的焦虑、恐慌情绪,增强患者生活信心;通过指导患者食物选择、进食体位,尽量避免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提高进食质量;通过对下颚、舌肌等部位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可见,针对性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忠英.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z1):8-9.

    [2]赵岩,周染云,张敏,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3526-3528.

    [3]张艳春,范立云.早期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64-7465.

    [4]张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57-158., http://www.100md.com(胡美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