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疝 > 腹股沟斜疝
编号:13630410
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
     【摘 要】目的:探究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6例患有腹股沟斜疝的小儿患者,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58例小儿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58例小儿患者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小儿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总治愈率为68%;而观察组的小儿患者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总治愈率为98%。参照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观察组的治愈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比结果说明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一般在婴儿出生数月后即出现相应病症,患者多为男性,疝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嵌顿、绞窄,影响睾丸发育;有时也会出现女性患者,部分女婴的卵巢或输卵管可因疝囊压迫而导致卵巢缺血梗死,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1]。本院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开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6例患有腹股沟斜疝的小儿患者,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58例小儿患者中,有54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7个月~1周岁;而观察组的58例患者中有52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8个月~1岁3个月,两组患者经过阴囊超声检查后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小儿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的数据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小儿患者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58例小儿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小儿患者在接受氯胺酮+地西泮进行全身麻醉后保持全卧位,主刀医师在小儿患者侧腹股沟内侧约1厘米处做一个3厘米的平行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与精索进行分离,仔细辨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后将其推开,发现疝囊后将其剥离致颈部,剥离之后将睾丸恢复至原位或将子宫圆韧带复位,逐层将伤口进行缝合,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注意保护切口敷料,防止污染[2]。术后口服常规抗生素1~2天,观察小儿患者的恢复情况。

    1.2.2 观察组小儿患者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58例小儿患者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小儿患者在接受氯胺酮+地西泮进行全身麻醉后保持全卧位,主刀医师在患儿外环口上方腹横纹处做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分开皮下组织,贯穿缝扎囊颈可于腹膜外脂肪处完成,显露精索后找出疝囊,再把疝囊于距疝囊颈约2cm处横断[3]。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的保护工作,疝囊切除后将睾丸恢复至原位或将子宫圆韧带复位,最后用创可贴对切口处拉拢粘合,麻醉清醒后避免使用止痛剂,术后口服常规抗生素1~2天,叮嘱家属尽量细心照顾小儿患者,减少哭闹、便秘等现象的发生。观察小儿患者的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小儿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后切口的感染与愈合、有无并发症情况的相关记录数据可知,手术时间在30~40分钟,手术后切口恢复良好无感染,无并发症为显效;手术时间在40分钟~1小时,手术后切口基本恢复正常,无并发症为有效;手术时间超过1个小时以上,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情况,术后出现阴囊水肿等并发症为无效。总治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分析数据资料,软件计算结果为P<0.05,表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区别,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2 结果

    两组小儿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进行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之后,根据相关数据记录结果得知:对照组小儿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0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10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有18例,总治愈率为68%;而观察组的58例小儿患者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5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3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有1例,总治愈率为98%。通过SPSS 19.0分析数据资料,软件计算结果为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存在明显区别,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或“气包”,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胎儿时期,睾丸并不在阴囊内而位于肾脏下方。3个月时睾丸开始逐渐下降至阴囊。伴随着睾丸从腹膜后穿出腹股沟到阴囊的同时,腹膜也向下形成囊性突起并包绕睾丸,称为腹膜鞘状突[4]。若鞘状突没有闭合,腹腔内的脏器便从峭状突滑入阴囊,即为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斜疝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不受年龄限制,以防疝嵌顿。

    与传统外科手术进行对比,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有以下特点:1)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小儿患者不易感到痛苦,手术后的创伤很小,很快便能恢复;2)住院时间短,手术花费较少,不会给小儿患者家庭带来过重的负担;3)不破坏腹股沟管正常结构,术后不会出现损伤及感染等情况[5],更容易为小儿患者家属接受。微创手术近年来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应用普及面广,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雅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91.

    [2]李永智.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5):103-104.

    [3]王保烈,陈磊.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7):146-147.

    [4]刘宝剑.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85.

    [5]丁庆光,李团光,庄博,等.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5,43(05):592-594., 百拇医药(王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疝 > 腹股沟斜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