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
编号:13625640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2
     【摘 要】 目的 : 分析在产妇产时和产后出血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 :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以随机数字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实施基础护理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产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下产妇在整个产程中的出血情况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的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出血量(108.64±53.63)ml与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186.43±64.82)ml相比明显较少;观察组产妇SDS(31.68±10.23)分、SAS(32.67±10.68)分与对照组产妇SDS(38.74±13.84)分、SAS(39.67±13.43)分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在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中,对于出血现象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状况,降低对产妇机体的损伤程度,调节产妇的情绪状态,利于产妇在产后的恢复。

    【关键词】 产妇;出血;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应用

    出血是分娩整个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严重临床病症,会给产妇机体和胎儿的出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失血过多是目前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控制出血和改善产妇预后十分重要[1]。为了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现对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83±6.62)岁,孕周37~40周,平均(38.73±1.22)周;观察组57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63±6.8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2±1.31)周。该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所有治疗和护理方案均获得产妇和家属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在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上相比,三组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进行止血、用药、饮食、病房等相关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分娩前,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态度和蔼,语言温和,讲解有关分娩内容,使产妇能够勇敢面对分娩;分娩全程需护理人员陪伴,指导产妇如何调节情绪和配合医生[2]。2)子宫按摩:护理人员在第三产程时,要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多采用五指腹部挤压法,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此方法。在按摩期间,要将频率掌控好,注意询问产妇的感受。3)病情监测:产妇若出现出血症状,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既要保证操作的迅速性,还要遵守无菌原则。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止血治疗,若需要手术治疗,要做好术前准备并对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4)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具体状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如叮嘱产妇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自我调节,适当进行散步、慢跑运动等[3]。

    1.3 观察指标

    在分娩时、分娩后以及分娩24h内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测量、统计和记录。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为无抑郁和焦虑:分数<50分;轻度抑郁焦虑:分数为0~59分;中度抑郁焦虑:分数为60~69分;重度抑郁焦虑:分数>70分[4]。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用( ±s )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在整个产程中的出血情况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的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分娩后,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心理情绪状态的改善情况

    两组产妇经护理后的心理情绪状态均发生了明显好转,观察组产妇SDS、SAS评分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出血是分娩期对于产妇机体影响较为严重的病症,出血易在无预兆的前提下发生,且病情较快,若不能及时进行干预会给产妇带来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56]。临床上在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护理工作进行协助,综合护理干预是目前实用性、应用广泛性最为显著的护理方式,在产时和产后出血的护理中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的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出血量(108.64±53.63)ml与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186.43±64.82)ml相比明显较少;观察组产妇SDS(31.68±10.23)分、SAS(32.67±10.68)分与对照组产妇SDS(38.74±13.84)分、SAS(39.67±13.43)分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在 产时和产后的出血的治疗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心理护理可以维持情绪处于稳定状态,这样能降低机体对应激反应的程度,这对于预防和控制大出血有一定的作用;子宫按摩可以缓解子宫在分娩时的疲乏度,避免子宫发生宫缩而引发大出血;病情监测可以保证产妇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林晓燕等人的研究结论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临床有关产时和产后的护理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8]。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产时和产后出血护理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效果,既能有效控制出血,还可以缓解产妇的情绪状态,保证产妇在最佳的护理下进行机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罗玉萍.护理干预措施对阴道分娩产妇出血情况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3):170172.

    [2] 陈清会.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07):14761477.

    [3] 陆红梅,张卫社.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调查及综合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4749.

    [4] 王玲.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683470.

    [5] 韦素芬.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5):2416.

    [6] 代素芬.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5):274275.

    [7] 林晓燕.产后出血产妇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7071.

    [8] 杨迎春.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1):8789., http://www.100md.com(郑志敏)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