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77
编号:13616433
1例抗结核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7
     [摘要]目的:讨论抗结核药物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例抗结核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阐述分析。结果:男性、年龄大于60岁、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肝损害是结核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结核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0%。影响治疗进展,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药物联合、长期应用是结核病治疗特点,这将进一步增加其对肝脏的损害。本文将介绍1例由抗结核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对该病例从多个角度分析。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1岁,于家中间断发热半个月,体温最高达38.2℃,无畏寒,偶有咳嗽,排出白色粘痰,无意识不清。自行服用“罗红霉素、布洛芬”等,症状无好转入院。病程中无进行性消瘦,睡眠增多,进食不佳。脑卒中病史19年,逐渐卧床,进食呛咳。入院体温37.1℃,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55mmHg。

    诊疗经过: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