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17
编号:13575128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7
     【摘要】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同时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患者,患者均进行PICC并出现静脉血栓,本研究选择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且为患者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所有参与调查的35例患者,出现静脉置管而静脉血栓的主要发生原因为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和人员因素。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康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选择采用自制量表的评分进行,满意度评分为(91.5±4.7)分。结论:临床对于肿瘤患者进行PICC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和人员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地提升,这种病情和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同时和环境因素的改善也有较大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在临床上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个种类,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存在肿块、疼痛等情况[1]。对于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和化疗、放疗等都能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但是因为肿瘤患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治疗期间会为患者选择采用PICC置管治疗,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长期穿刺的痛苦,但是这种方式在置管以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特别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基于此,本研究探究肿瘤患者PICC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并且分析相关的护理策略,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的患者均为肿瘤患者,而且均进行PICC置管。本研究选入其中35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为(62.4±13.4)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肿瘤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以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积极的进行治疗,为所有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护理之上,强化对于静脉血栓和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具体的干预工作是对患者手术前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对PICC具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便于能消除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身心能够得以最佳的放松。对于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以便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医师都需要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

    且重视临床操作的实用性。患者入院以后应该进行全面知识的了解,对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提前的预见性干预,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相关因素的发生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导管进行干预,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部位的指导导管的长度应该做好标记,同时导管尖端应该抵达到患者的上腔静脉。因为患者血流比较丰富,血管粗大,不容易形成血栓[2]。在进行PICC置管的时候,需要保证缓慢,应该有娴熟的技术,防止对患者的血管内膜产生损伤,要强化对血栓形成几率的控制。在置管以后需要选择X线进行定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查阅,确保置管的成功。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就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关的抢救工作。临床上需要降低PICC置管以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所以需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干预工作,强化对于临床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水平,定期对患者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临床还需要强化对于患者PICC置管的巡视。

    2结果

    本研究所有参与调查的35例患者,出现静脉置管而静脉血栓的主要发生原因为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和人员因素。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康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选择采用自制量表的评分进行,满意度评分为(91.5±4.7)分。静脉置管静脉血栓的多因素分析情况请详见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在PICC静脉置管的过程当中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原因、疾病原因,导管因素和人员因素。

    从药物角度来看,肿瘤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一般为化疗药物,存在紫杉醇类、铂类、烷化剂等,这些药物对患者的凝血因子、自然抗凝物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些药物对患者的内皮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使患者的兼容活性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而且三苯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同时对

    从疾病因素的角度来看,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等情况,或者患者对于化疗反应相对较大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饮水量少或者患者肢体受限等自身疾病因素,也会导致患者自身的血流速度降低,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导致患者发生血栓情况。

    从导管因素来看,导管因素是导致患者静脉血栓出现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导管比患者的血管粗导致内膜出现损伤,引发患者出现静脉炎,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同时导管过长或者过短会对于患者的血管内膜产生损伤,增加了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导管在进入患者体内时选择的静脉不同,而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也存在差异性,因为头静脉的静脉瓣比较多,存在着高低不平的情况,所以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留置时间比较短,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从人员因素角度来看,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静脉置管血栓形成和手术造成的凝血因子活性增加存在有一定的因素。同时PICC的导管长期留置在患者血管当中,对患者的血管内膜产生一定的机械性的刺激,这样会使患者凝血反映情况出现。肿瘤细胞膜会产生一定的微量的凝血酶,形成了血栓的前台,肿瘤放化疗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抵抗力会降低,这会使得凝血物质降低,再加上药物对于血管存在一定的刺激性损伤,相应的也增加了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因为导管的材料不同,对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采用相容性较好,粗细和长短都一致的导管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PICC置管需要选择采用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护士来进行,避免对于患者血管产生损伤,要强化对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工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肿瘤患者进行PICC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和人员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兰凤.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191192.

    [2] 张恒.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4):282283.

    [3] 陈国连,凌瑛,陈莹莹,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學信息文摘,2017,17(95):225,227., http://www.100md.com(邱雪娟 田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