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9.29
编号:17591
大学生应该知道的避孕知识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5.09.29
     9月24日,“世界避孕日”来临前,由生命时报主办的“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健康领跑2015”,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教授王志启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避孕课。

    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等单位进行的第一次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结果公布:有22.4%的未婚青少年有性经历,其中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高达51.2%。为了更好地关爱女性,中国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中心联合《生命时报》社于2011年共同发起的“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健康传播公益活动,今年已是第5年,共为全国50个城市的100余家500强企业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员工带去了权威的女性健康讲座与健康管理服务。

    痛:人流年龄“低龄化”。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1岁女大学生5个月做了4次人流,竟把人流当成避孕手段。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有6成以上为未婚未育,小于20岁的占5%,其中最年轻的只有15岁,其中1/4是重复流产。

    数:世界第一的人流大国。从全国看,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多达1300万,位居世界第一位。

    悔:80%的流产后女性表示后悔。研究显示,84%的受术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患上“后悔综合征”,未婚者更严重。

    王志启强调,由于面子问题,不少未婚女性不敢到正规的医院做手术,却相信那些多如雪片的人流广告。广告常常吹嘘无痛人流的轻松、描述成睡一觉即解决烦恼,却没有说出人工流产对身心的各种伤害,比如导致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宫腔粘连、月经不调等近期并发症,远期还可能导致继发不孕、习惯性流产等。

    防:未婚女性试试避孕药。我国不少女性避孕知识匮乏,对避孕方法存在误解。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六成人接受婚前性行为或持模糊态度,22.4%曾有性行为,其中大多数在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

    王志启认为,避孕方法有低效、中效、高效之分,为了避免做人工流产让身心遭受双重损害,未婚女性要以“高效”为第一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将避孕效果99%以上的避孕方法定义为“高效”避孕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含铜或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不常用的就是做绝育手术。其中,适合未婚女性使用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凭借其超过99%的避孕效果、众多额外健康益处以及完全自主的使用方式,成为诸多欧美发达国家女性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如果使用避孕套正确,相当于中效避孕方法,而且可有效地防止传染性疾病。而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就是常见的“低效”避孕措施。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不少人从网络上浏览避孕知识,不仅知识不系统、片面、错误,而且容易被满天飞的广告迷住双眼,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其实,我国已经推广流产后关爱门诊,有专门的医生负责了解女性的避孕需求,并制订科学的避孕计划,有需求的女性可到医院进行个体化咨询。▲(李沛珅 苏文娟), http://www.100md.com(李沛珅 苏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