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0.21
编号:21748
随时在线让心灵退化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1日 生命时报 2016.10.21
     随时在线让心灵退化

    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 廖友国

    “急!在线等!”是遭遇棘手问题的人们在社交网络中常用的求助语,也是“手机一族”、“随时在线”人群生存状态的生动注脚。他们随时随地带着手机、隔一会就要刷新“朋友圈”与微博、时不时就要在“微信”、QQ上和他人互动……表面上看,利用电子产品、社交网络,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高效,然而,这种状态却让人身心都慢慢“退化”。

    造成注意涣散。随时随地被干扰,原本条块化的、专注于处理事务的时间被严重碎片化,注意力难以集中,长期如此,容易造成注意涣散。研究表明,注意力从分散到恢复集中状态需要较长时间。频繁地分散注意力其实就是浪费了精力和时间,这严重影响行事效率,拖延症就是最直接、最典型的后果。

    弱化社交技能。一些人将线上空间当作社交的主要阵地,线上交流快捷方便,但这种主要依靠文字图片的方式,淡化了口头表达能力,且缺乏肢体语言的参与,极大降低了情感辨识与体验的敏感度。生活中常见一些在朋友圈聊得热火朝天的人,到了真实社交场合却尴尬不已、无所适从。

    损害“慢的能力”。“随时在线”追求的是当下迅速行动与即时反馈,一有消息立马响应处理,每发完一条信息、朋友圈或评论,就急待他人的回复、互动与点赞。这不仅让自己常处于急躁状态中,也无意识地要求他人“随时在线”、“及时回复”,而这其实都是不合理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然而,对待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态度应该是“为我所用”而不是“为其所困”,应该平衡“在线”生活和线下生活。每天确保给自己留几大块完整的时间处理重要事务,在做重要决策时,关闭手机的通知、提醒功能,以集中精力;主动创造充足的线下生活空间,更多参与真实生活中的互动,尝试关闭网络收起手机,回归人际交往的实质;在休息日暂时将电脑手机搁一边,严格控制在线时间,或进行户外活动、阅读、自省,保持与自然及内心的联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