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0.03
编号:24504
手术到底该住几天院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3日 生命时报 2017.10.03
     受访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 马洪升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保办主任 胡 牧

    本报记者 赵可佳

    提起做手术,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要住院,仿佛从术前检查到术后康复,不在病房待上几个星期,身体就恢复不了。但同时,许多患者需要住院手术,却苦于没有床位,一等十天半个月很常见。为提高效率,加快病床周转,一些发达国家力推日间手术,三五天就能出院,中小型手术甚至可以将入院、检查、手术、康复、出院等一系列冗长过程,缩短到24小时内完成,颠覆了传统“住院”的概念。但对普通患者来说,“我还没养好,这么快就出院能行吗?”是不少人疑惑的问题。

    全球日间手术都在增加
, 百拇医药
    早在20世纪初,英国一名小儿外科医师就提出了日间手术这一概念,随后被许多国家推广。197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大大提高了效率。到2003年时,日间手术已占所有外科手术的83.5%。2006年,丹麦、西班牙、瑞典的日间手术量已分别达到89%、87%、80%。

    我国日间手术起步较晚,一些适合迅速出院的小型手术,如扁桃体切除、腹股沟疝气等,大多仍需要住院3~7天;声带息肉切除术、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成型术等,需要6~10天才能出院。截止到2016年底,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仅为11%,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如果做大型手术,多数医院仍要求患者住院2~3周甚至更长,而早在2000年,美国就将其控制在1周左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4月,我国平均住院天数为9.1天。而在2012年,英国平均住院天数就已经降至7.2天,美国则为6天左右。

    六大因素延长住院时间
, 百拇医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日间手术以中小型为主,这类手术普遍技术成熟,创口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风险低,住院时间自然较短。肿瘤切除、心血管手术等范围广、创伤大,要求全身麻醉,并有较高并发症风险的手术,一般需要长期住院观察。

    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也有“准入门槛”,身体较健康的才适宜。一般来说,身体虚弱、基础病多、病情重及年老患者最好完全康复后再出院,以防出现并发症等危险情况时不能及时处理。一些临终重病老人,往往要寿终正寝才能腾出床位。

    除了受手术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两个客观原因影响外,我国平均住院时间较长还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患者观念陈旧。过去我国医疗水平落后,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留院观察。如今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但多数人仍缺乏医疗知识,认为住院就得住“全套”。患者拒绝出院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回家没人照顾”“今天车限号”“算命的说今天不宜出院”……想尽办法赖在医院求心安。其实,缩短住院天数不但减轻经济负担,还能缓解精神压力。英国调查发现,住院会让患者产生孤独、抑郁情绪,甚至加重病情,而在熟悉的环境里更有助恢复。
, http://www.100md.com
    医患关系复杂。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说:“病人住院时出现问题,医生可以随时解决。缩短住院时间对医生来说,挑战性强,风险大。”马洪升介绍,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日间手术不仅需要医生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愿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还离不开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和安全稳定的医疗环境。近年来,医疗环境复杂,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信任度低,让患者迅速出院,在医务人员照看不到的地方养伤、康复,成为不少医生的隐忧。

    医院管理欠缺。马洪升介绍,按照传统手术流程,病人入院后再进行检查,不达标者需要调整好才能手术;办理出院手续也有一套冗杂的程序,耽误许多时间。另外,多数医院都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床位管理,不允许跨科室住院,有些科室一床难求,有些却门庭冷落,无法有效利用床位资源。

    医保政策缺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保办主任胡牧介绍,我国医院普遍采用“按服务项目收费”的医保付费方式,即住一天院付一天费,验一次血付一次钱。“医院管理者若理念不到位,就会想尽量在病人身上多赚钱,不在乎病床周转率。”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医院存在过度治疗、重复检查、延长住院等问题。另外,很多地区虽开展了日间手术,但患者在门诊检查的费用,不能纳入住院费用一起报销,因此有些人宁愿多住几天院,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也不愿接受高效快捷的日间手术。
, http://www.100md.com
    改善还需多方努力

    从个人利益到国家医疗资源分配,日间手术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麻醉方式优化,病人不必长时间禁食,免去了生理、心理方面的痛苦。对医院来说,日间手术可以大幅提高病床周转率,改善服务效率,以便为更多患者服务。病人出院后,往往需要到社区医院进行后续护理,既带动了社区医院发展,又分散了医疗资源。然而,缩短住院时间不是医院一方说了算,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

    第一,患者要转变观念。是否住院、住几天院,应以医生意见为准,不必执着于“老传统”。

    第二,医生要把好关。为了保证手术质量,医生应对手术有十足把握,严格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身体状况。患者出院后,可派专人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此外,医院还应配备专线,保证患者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联系到专家。

    第三,医院要优化管理。为缩短住院时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的术前检查及麻醉评估都改在门诊完成,不占用床位;术后病人主要在家或社区康复;如果不能马上出院,便转到专科病房或社区医院,保证“一条龙”医疗服务不断线。这就要求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方法,简化手续,缩短等候时间,加强部门间协作,确保各环节顺畅、高效地运转。另外,医院可将病床周转率、手术质量等与绩效考核挂钩,鼓励医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但应有相应的责任保险制度,减轻医生压力。

    第四,医保政策要“跟上趟”。胡牧建议医保结算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方式付费,即以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来制定定额支付标准。例如将阑尾炎手术定为“一口价”5000元,患者只需向医院一次性付清,超出部分不必承担。这样不仅能控制医疗费用,避免重复检查,缓解医患关系,还能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不必要的住院时长,提高病床周转率。

    第五,医疗资源要合理分配。马洪升建议,大型公立医院可以对一、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传授相关病症的诊断和筛查技能、术后护理方法、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知识等,实现“授之以渔”。通过与大型公立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让病人术后康复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既可促进小型医院发展,又可合理调配过于集中的医疗资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