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1.14
编号:23880
全球1/4糖友在中国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7.11.14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李文慧

    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198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9%,而到了2013年这一指标已高达10.9%,如此算来,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已占全世界患病人口的1/4。换言之,超过1.1亿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我们身边。该研究对引发糖尿病因素的占比进行了估算,发现高胆固醇血症造成了4380万人患糖尿病,占46.8%;其他主要因素按顺序分别是全谷物摄入量小、精制谷物摄入量高、体力活动少、高血压和吸烟。另外,还有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可以归咎于低脂乳制品、坚果、水果、蔬菜、鱼类和海鲜的摄入量不足以及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文慧认为,研究中提到的相关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病因,背后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首先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大城市的快节奏淘汰了慢条斯理的精细生活,各类快餐速食充斥了大街小巷。高油脂、高热量和高能量密度的食物频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李文慧解释,高能量密度食物是指体积小却富含能量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肥肉,一小块就含大量的能量;一些甜点和蛋糕,成分就包括了糖、精面和脂肪。这些都使得现代人摄入大量蛋白和油脂,血糖和血脂也随之飙升。
, 百拇医药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全谷物摄入量的减少,精制米面和高蛋白高油脂食物的大量摄入,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同时也使得胰岛素的需求大幅度升高(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等一系列疾病。

    在肥胖症日益增多的当下,有人提出“低碳(碳水化合物)饮食才健康”的说法,李文慧表示,这样的说法不够严谨。以蛋白质和油脂来替代碳水化合物,可能加重人体的胃肠负担和肾脏压力,因此不能提倡;对于老年人和脾胃虚弱者,也不能过度倡导粗粮为主的饮食方式,而是要粗细搭配,比例适当;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水果、坚果、鱼类和海鲜的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等的摄入。

    其次是体力运动的减少。李文慧说,运动减少有一定的客观性。先进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各类交通工具愈加完善和便利,节约了时间成本的同时,却也间接剥夺了人们户外运动的机会;机械化的推广,体力活也被广泛替代;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结果之一,是大量的农民从体力农活中解放出来,开始了忙碌而高压的城市生活。
, 百拇医药
    传媒业的迅猛扩张、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大大消磨了人们迈开腿的动力。外界的各类资讯,都能通过电视近距离的展现眼前。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代人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4~6小时,但医学上认为,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对身体健康就有危害。

    除此之外,工作压力大、身体缺陷也是造成运动少的原因。据悉统计,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不到三成能够坚持日常规律运动。

    近年来,国家将全民健身提升到国家健康战略级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提高对健康的认知度。中青年群体中,健身房运动、长距离骑行等活动掀起热潮;老年人则选择相对和缓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健步走和广场舞等。

    专家表示,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饮食、监测、运动、教育和药物“五驾马车”之外,远离烟酒,保证睡眠,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合理控制住血糖,还能让糖友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百拇医药(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