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25134
老人失眠,慎用地西泮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7.11.28
     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半数以上存在睡眠障碍。失眠发生后,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镇静催眠药上,认为一片药就可以让自己睡得又舒服又踏实。其实,对老年人来讲,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不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常用的安定片(即地西泮)就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这个家族的成员还有很多,如氯硝西泮、硝西泮、氟西泮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它们还会松弛骨骼肌、抑制酒精代谢。虽然能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但也会改变患者正常的睡眠模式,带来“宿醉效应”,即晨起后困倦、嗜睡、头晕、头脑昏昏沉沉、四肢乏力等症状。

    与年轻人相比,长效苯二氮卓类药易在老年人体内蓄积,导致镇静作用增强,引起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走路不稳及平衡受损,继发跌倒风险增加。有研究显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使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发生率增加50%。

    因此使用这类药时,老年患者应注意药物的肌肉松弛作用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第二天起床时要警惕跌倒。此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功能较差的老年人慎用,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

    目前,临床上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应用较广泛,此类药物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这些较安全的催眠药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极少产生“宿醉效应”,也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活动,并且成瘾性、依赖性较小,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建议老年失眠患者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要注意药物蓄积和药物相互作用,尽量避免长期用安眠药。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一定要减少用量,加强监控、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停药。▲, http://www.100md.com(北京回龙观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赵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