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2.08
编号:25066
白藜芦醇还有待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8日 生命时报 2017.12.08
     所有功效都基于动物实验,对人体作用和安全没有保障

    白藜芦醇还有待研究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

    近年来白藜芦醇作为保健品开始走俏,很多打着“白藜芦醇胶囊”“白藜芦醇制剂”旗号的产品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追捧。它们被赋予了非常神奇的功效——“杀菌抗炎作用比阿司匹林高600倍,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延长寿命,抗癌效果很强且无副作用。”但其实情况是:白藜芦醇根本不是神药,对其产品功效,消费者们也不能轻易相信。

    白藜芦醇是一种酚类化合物,某些植物在受到真菌、病毒之类的外来侵袭时,会产生白藜芦醇来进行防御。这样的代谢产物一般具有抗氧化、抗菌作用,所以推测其对人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证实过。

    关于白藜芦醇的研究很偶然。其发现历程最初是一位日本学者在1939年从有毒植物白藜芦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命名为“白藜芦醇”。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虽然在其他一些植物例如花生、葡萄、桑葚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不过当时只当是一种普通的化合物分子。直到1991年,美国一档电视节目介绍了著名的“法国悖论”:法国人吃很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高,很可能是因为大量喝红葡萄酒起到了保护心脏的作用,而其中的白藜芦醇功不可没。此后白藜芦醇得到空前的关注,研究论文多达成千上万篇。

    白藜芦醇对动物机体作用的研究很广泛,但对人体的作用依然是雾里看花。在2010年之前的十几年中,研究基本上仅集中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细胞实验能直接显示物质对细胞的作用,动物实验能用大剂量去研究“可能的功效”和安全性。这些实验可以用来引导人体试验的设计,可是要证实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安全性,还必须进行大规模真正的人体试验。迄今为止,对白藜芦醇的活性研究中,虽然很多集中在“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衰老”等方面,却没有明确的人体试验证明。而商家们总是拿着动物实验结果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去忽悠公众。

    虽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白藜芦醇在动物实验中的健康功效,但换算到人身中需要摄入的量则难以估计。动物实验中白藜芦醇的“有效剂量”都很大,换算到人体,相当于需要每天摄入几百到两千毫克。而一瓶红葡萄酒中,总共只含有几毫克,一瓶白葡萄酒更只有零点几毫克,显然从饮食中摄取的剂量微乎其微。基于这样的思路,保健品商家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补充剂产品,但对人体起效的剂量其实还没有估量出具体的数据。

    白藜芦醇补充剂对人体的作用和安全性没有保障。补充剂往往是经过提取加工制成的,加工后其性能是否发生改变无从得知;人的消化和代谢很复杂,服用并代谢后被人体吸收利用率有待研究;大剂量服用白藜芦醇补充剂的安全性,也只有短期的动物实验证据,而不能保证长期服用没有危害。

    因此,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想拥有更健康的体格,服用白藜芦醇补充剂效果不大。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才是最稳妥、更合理的选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