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0.25
编号:82185
86年前的一桩假疫苗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5日 生命时报 2019.10.25
     1930年代的湖北省汉口市,注射疫苗可以预防霍乱的观念,已经在政府公报、医院公告、民办报刊的大力宣传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接受疫苗注射来预防霍乱。但在霍乱的高发期,疫苗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在不断增长的疫苗需求和政府支持扩大疫苗生产的政策的吸引下,全国多地出现了大量制造疫苗的公私厂、所,一时间疫苗品质参差不齐难以保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作为汉口市聘用的“注射防疫针助手”,徐廷辉在负责管理中央防疫处生产的霍乱疫苗时,动起了歪脑筋。

    1933年,徐廷辉发现中央防疫处生产的霍乱疫苗奇货可居,而利用政府有关疫苗注射和赠与的管理办法,以他的职务之便,只需疫苗空瓶,就可以向政府换领相同数量的中央防疫处生产的霍乱疫苗。

    在利益的驱使下,徐廷辉先在外购得大量疫苗空瓶。因为当时民国政府还没对疫苗制造制定全国通行的管理办法或法规,疫苗制造厂、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小厂未经许可便开始制造贩售疫苗了。就这样,徐廷辉获得疫苗空瓶后,借职务之便向政府换领了68瓶疫苗,转而出售。

    第一次拿到非法所得后,徐廷辉变得更加贪婪,干脆开始直接伪造中央防疫处霍乱疫苗的封口标签,贴在盐水瓶上冒充疫苗贩卖给药房。尽管上一年内政部卫生署颁布了卫字第二九四号训令,要求检验霍乱疫苗药液的含菌量,但中央防疫处生产的疫苗是免检的。

    令徐廷辉没有想到的是,有人告发了他的所作所为,其同伙闻风而逃。民国政府于是立即命令卫生署彻查,并在汉口市公安局协助下迅速破获此案。徐廷辉被迅速缉拿归案,七月案发,九月宣判。1933年9月23日,汉口地方法院,以“侵占欺诈、伪造文书、公共危险”等罪,判决徐廷辉有期徒刑5年,剥夺公权5年。

    当时的医界人士对这桩伪造疫苗案深恶痛绝。《中华医学杂志》,系1915年创办的权威医学学术期刊,以《汉口伪造霍乱疫苗案之破获及判决之情形》为题报道了此案,并刊登了判决书全文。

    霍乱疫苗于1885年被一位西班牙医生首次研发问世,在西班牙得到首次大规模施用并取得成功,当年的霍乱高发期期间,感染并死于霍乱的人数比往年大幅降低。自此,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霍乱疫苗已在世界多地被使用,颇见成效。1919年,民国政府首次在政府公报中刊登了中央防疫发布的公告,要求全国各地的医院为民众提供霍乱疫苗的免疫接种。1928年浙江水灾,霍乱疫苗更是在灾后防疫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时,民国政府不仅设中央防疫处制造疫苗,为疫苗制造拨放官费补助,同时由政府行政部门卫生部对疫苗制造进行监管,民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措施可以既降低疫苗接种的经济成本,又保证疫苗的质量。可惜从这样善意的出发点制定出的政策也难以制止此案的发生,若非有人检举,徐廷辉及其同伙不知要瞒天过海危害多少人。而在今天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之下,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百拇医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王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