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4.10
编号:83083
治癌痛,转变六个观念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0.04.10
     用药不会成瘾 不痛也要治疗 口服效果更好

    治癌痛,转变六个观念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惠文 陈 文

    癌性疼痛,是由癌症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天有550万癌症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约25%的癌症患者初诊时即有疼痛,而在晚期癌症患者中,这个比例更是在70%以上。癌症疼痛可能发生于癌症的各个阶段,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因此,癌症疼痛的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制订的“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对癌痛的控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是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的癌痛治疗状况仍不容乐观。那么都有哪些误区是我们需要规避的呢?

    误区1:担心使用止痛药物会成瘾。癌痛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认为服用止痛药会成瘾,因为对成瘾的惧怕而拒绝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实际上,阿片类药物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出现成瘾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吗啡的口服控释片剂,用药后在人体内缓慢有序地释放,血药浓度平稳,不出现波峰波谷现象,不产生欣快感,有效克服了心理依赖的风险,基本不会出现成瘾问题。
, 百拇医药
    误区2:一旦用药,就会终身用药,最后无药可用。有患者认为,一旦开始用药,就不能停药,并且会不断增加止痛药的强度,最后无药可用。在医疗实践中,只要癌症患者疼痛的病因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就可以停用阿片类阵痛药物,当吗啡的日用量为30~60毫克时,立即停药一般不会出现意外。对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逐渐减量停药也不会出现问题。

    误区3:吃止痛药就是病入膏肓。不少患者认为,服用止痛药就是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医生已经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开止痛药。事实上,对于死亡的恐惧会加重自身的疼痛,另一方面,不能接受面临死亡的现实,拒绝服用止痛药而去忍受巨大的痛苦,会加重病情恶化。

    误区4:疼痛剧烈时才需用药。很多患者或家属觉得,患有癌症疼痛是必然的,既然是治不好的绝症,只有能忍则忍,实在忍受不住才要求使用止痛药物。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按时”用药,即无论给药当时是否疼痛发作都要用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如遇到患者疼痛未能缓解甚至加剧,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而不是给药次数,这样才能保证疼痛连续缓解。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的癌症患者,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交感神经紊乱,演化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最终出现痛觉过敏、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治疗更为棘手。
, 百拇医药
    误区5:注射药比口服药的止痛效果更好。患者认为注射药物止痛效果快,比口服药物的效果好,因此不愿接受口服止痛药物。实际上,对于阿片类药物,口服途径比注射用药更少产生依赖性。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也强调口服给药为首选治疗途径,因为一方面口服途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另一方面它依从性更好,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同时也便于医生控制和调整药物剂量。

    误区6: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人认为非阿片类药物副反应更小、使用更安全。实际上,随着非阿片类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时间延长和剂量逐渐增加,出现胃、肝、肾、血小板毒性是很常见的,当达到极限量时疼痛若仍未控制,必须要更换为阿片类药物。除了便秘,阿片类止痛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多是短暂或可耐受的,长期使用也无肝、肾等器官毒性,因此,阿片类止痛药物其实更加安全,它的用药剂量也无封顶效应。

    以上是癌痛患者对止痛治疗常见的一些误区,这些错误的认知影响了癌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癌痛治疗的效果,使癌痛患者承受着本不应承受的痛苦。希望癌症患者能转变观念,提高遵医行为,使癌痛得到更好的控制,让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提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