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4.14
编号:83031
孩子说谎,不能粗暴训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4.14
     家庭氛围宽松 第一次要从严 最好点到为止

    孩子说谎,不能粗暴训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琚金民

    孩子说谎时,绝大多数家长会批评惩罚孩子,因为他们担心孩子日后会说谎成性,做出更多错事。但从孩子心理角度讲,简单粗暴的方式并非处理这种问题的最好方法,有时适者其反。

    孩子说谎,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家长太严厉,孩子犯错后不敢承认错误;有的是因为孩子自信心不足,有意吹牛抬高自己,或希望从中获利和逃避惩罚;6岁以下孩子分不清想象与现实,常把想象当成现实;有些孩子在叙述事实时,前后内容不能衔接,于是自己脑补一些情节。所以,针对不同原因的说谎,家长不可一刀切,应针对性解决。

    1.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不要总是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要孩子一犯错就打骂。而要有策略地“文明民主执法”。比如,与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如有违反,以剥夺看电视或买玩具等要求作为惩戒。另外,有些孩子是为逃避惩罚而说谎,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说谎的经历,告诉他主动认错还是好孩子,家长也不会因此不爱他。这种分享式的方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更容易让其吐露真相。

    2.抓住“第一次”。有的孩子蓄意说谎希望从中获利,或逃避惩罚,这种情况,家长不可手软,要抓住“第一次”,严厉处罚,谨防“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让孩子为此付出代价,下次不敢再说谎。但处罚要在家里进行,不可人前教子,注意保护其自尊心。

    3.角色代入。学龄前的孩子撒谎,家长可巧设故事情境,用童话引导孩子认错。比如,童话的主人公与他一样犯了说谎的错误,遭到伙伴的排斥和父母的批评,后来是自己主动认错,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与欢迎。

    4.不可倒逼“二次说谎”。有的家长看出孩子的破绽抓住不放,咄咄逼人式的发问会诱发孩子编造新的谎言。当家长发现孩子撒谎,应在合适的时间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知道了真相,点到为止,让其自己认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