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5.01
编号:83645
“蛋白变性”不破坏营养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生命时报 2020.05.01
     改善口味和口感 增进消化和吸收

    “蛋白变性”不破坏营养

    山东读者张先生问:经常在科普文章里看到“蛋白变性”这个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是“变质变坏”了吗?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答: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一条或者几条长链。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和连结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有不同的特性,它们在长链之中也还会互相影响——有的互相吸引,有的互相排斥。这一长串的氨基酸互相牵制、吸引、排斥的结果,使得氨基酸长链缠绕折叠,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结构。通常,我们把这种结构叫做蛋白质的“天然构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这种天然的结构被破坏了,称之为“变性”。作为食物成分的蛋白质,我们需要的只是组成它们的氨基酸,并不在乎它们形成的“构型”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什么样的构型,到了胃里都会被胃酸和蛋白酶改变,再到小肠中进一步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后成为单个的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核糖体,然后被“组装”成身体需要的蛋白质。也就是说,蛋白质进入体内后,不仅需要“变性”失去天然的空间构型,而且要被蛋白酶消化切开——没有被消化成单个氨基酸的那些蛋白质小片段,最后并不能被人体利用。一般而言,蛋白质变性之后,分子展开,更有利于消化酶发生作用。我们所吃的所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肉、鱼、鸡蛋等,做熟的过程就是蛋白质变性过程。如果豆浆中的蛋白质不变性,就不会变成豆腐。牛奶蛋白变性了,才能变成酸奶和奶酪。肉中的蛋白质变性了,才能形成火腿肠和香肠。鸡蛋变性了,才能凝固。酱油的鲜味,主要也是来自于变性而且水解的氨基酸。作为商品出售的各种蛋白粉,也都经过了高温灭菌和干燥处理,早已经变性了。简而言之,对于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完全不需要纠结。而且,充分地加热变性,不仅能改善风味和口感,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消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