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23
编号:89545
破土前的痛苦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3日 生命时报 2020.06.23
     1948年,季羡林去山东郭城找一个熟人。他在田野里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正坐在田埂上无所事事地玩着木棍和石头。

    季羡林细细一看才发现,这孩子正是自己朋友家的孩子,名叫孙维刚。季羡林停下脚步,问孙维刚为什么背着书包却不去学校,要在地里玩。孙维刚抬头看看季羡林,认出是父亲的朋友,就实话实说:“我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昨天说过,没有完成作业的人要挨手板子,所以我不想去学校了。”

    季羡林正想鼓励他拿出勇气来快去上学,但孙维刚又抢着说:“我很讨厌上学,上学一点也不好玩,每天要背很多书,要写很多字,实在是太痛苦了,我宁可学校把我开除了,那样我就每天都能在田野里玩耍了,捉青蛙,捉小鸟,多快乐呀!”

    季羡林这才意识到,孙维刚不仅仅是害怕被老师处罚,而是厌学了,这可是个大问题。季羡林指着菜地里的菜苗,笑着问孙维刚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回答不出来,你看这些菜苗,它们从播种下去到长大,如果它们有感觉的话,你觉得它们在什么时候最痛苦?”

    “一定是在地底下生根发芽的时候最痛苦吧!”孙维刚想了想说,“它要从泥土里面钻出来,一定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行,钻出来以后,就能接触到阳光和雨露了,就能很快茁壮成长了!”

    季羡林笑着说:“你说得太对了,生根发芽是植物最痛苦的时候,如果把人比作植物,那么读书就是生根发芽,这是最费力的时候,只有学业有成,才能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大树,成为栋梁之才。可是如果你不想读书,就像一棵种子不想发芽,不想发芽的种子就只能烂在泥土里了。你愿意做那颗腐烂的种子吗?”

    孙维刚这才明白长辈的用意:“我明白了,我不愿意做一颗烂在土里的种子,我要长成大树!”

    孙维刚说完就去上学了。后来,他成了一名高级教师,获得了很多荣誉,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 百拇医药(陈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