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89507
乏力门诊筛出不少病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6日 生命时报 2020.06.26
     乏力门诊筛出不少病

    若乏力超过2周,尤其是有慢性病、睡眠和情绪问题者,应及时就诊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任菁菁

    本报记者 张 健

    75岁的张老伯从2月初就感觉自己总是无精打采、没有力气。一开始家人都以为他是没休息好,让他早早上床睡觉。一连好几天,老伯每天都睡将近12个小时,情况不仅没什么好转,反而体重轻了20斤。家人不放心,带着张老伯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乏力门诊就诊。

    “乏力既可指客观肌力下降导致的乏力,也可指主观感觉上的乏力,主观乏力主要是自觉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平时的活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任菁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按照具体原因,乏力可以分为生理性乏力和病理性乏力。因运动过度、压力过大、睡眠质量不佳、怀孕、节食减肥等所产生的乏力叫做生理性乏力,通常可通过充分休息得到恢复。如果在解除了上述生理性因素后仍然长期感觉乏力,则多是由疾病引起的,即为病理性乏力。病理性乏力病因繁多,涉及各个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肺部、免疫系统以及精神心理等。其中以癌症相关性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慢性疲劳综合征较为常见。
, 百拇医药
    任菁菁介绍,当患者来乏力门诊就诊时,医生会首先评估患者所指乏力的具体情况,是主观性乏力,还是客观存在肌力下降,肌力下降多是神经肌肉性原因引起的。若为主观性乏力,医生会进一步询问是否存在躯体疾病引起的乏力,比如常见的贫血、甲亢、甲减、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未确诊的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患等。若以上原因也均被排除,医生会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焦虑抑郁等。如上述因素均排除,且乏力超过6个月以上,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现代文明病,患者需要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项: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咽痛、淋巴结痛、肌肉酸痛、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新发头痛、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在问诊过程中,临床专家了解到,张老伯除了乏力、消瘦外,还总是口渴,喝了很多水、跑了很多次厕所,但仍旧口渴。多饮、多尿、消瘦,这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医生又考虑到张老伯年龄较大,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因此同时为张老伯开了血糖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结果显示,张老伯的血糖已经高达23.4毫摩尔/升,肿瘤标志物中的癌胚抗原、糖抗原125等都高于正常值,更可怕的是,提示胰腺癌可能性的糖抗原199超过12000单位/毫升,而正常值的上限仅为37单位/毫升。在进一步完善腹部增强CT等检查后,张老伯被确诊为胰腺肿瘤。
, 百拇医药
    “乏力的原因众多,并不是每一个病人乏力都能最终确定是由某一种疾病或某一种原因引起的,一般而言,医生主要帮助病人排除乏力的常见病理性原因。”任菁菁提醒,长期持续的乏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也会带来心理上的问题,引发家庭矛盾,需要引起重视。一项回顾浙大一院乏力门诊300多名就诊患者病历的研究发现,在乏力门诊转至专科诊治的患者中,因各种身心疾病需要到精神卫生科就诊的患者最多。

    任菁菁表示,若乏力症状的持续时间小于2周,往往不需要特别处理;若超过2周以上则需至医院就诊,尤其是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或存在睡眠及情绪问题,建议到乏力门诊就诊。以下几类人群要尤为注意:1.长期处在某种精神压力下的人群;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饮食不均衡、运动太多或太少;3.有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血液肿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等疾病的人群;4.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人;5.药物或酒精滥用者;6.睡眠异常,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