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5
编号:87878
两种关节疼治法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09.15
     两种关节疼治法不同

    主讲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戴生明 □张 华

    清晨起床后,有些人的关节僵硬,就像是被“锁住”,必须等一会儿才能缓解;有些人一遇到阴天下雨,关节就隐隐作痛。他们大多是被骨关节炎困扰的患者。

    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风湿病,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到了65岁以上,50%的人患有此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破坏、脱失,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肥大、活动受限的关节疾病,常会影响日常生活,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当天气出现变化、受凉、劳累时,关节往往会酸胀不适,诱发疼痛;关节受到外伤或过度劳累、运动量大时,可能加重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

    在骨关节炎早期,关节疼痛为间断性、轻度或中度疼痛,病情逐渐发展,可呈现慢性、持续性特点。因此,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之一是缓解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骨关节炎疼痛的产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混合性疼痛,即同时存在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伤害性疼痛是由躯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皮肤、内脏等发生损伤引起的疼痛。比如膝关节炎的滑膜炎、骨病变及关节周围组织病变等,均可作用于外周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疼痛。

    治疗这种疼痛,除了健康教育、康复理疗等,最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即消炎止痛药)进行药物治疗,可局部外用也可口服,能抗炎镇痛;还可以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改善关节润滑度、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对于关节肿胀明显,伴局部发热的患者,也可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往往有很好的疗效,但不宜频繁注射,两次注射至少间隔3个月。

    神经性疼痛是神经系统病灶或损害导致的疼痛,可分为外周敏化、中枢敏化。骨关节炎可引起炎性因子,比如前列腺素、致炎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升高。这些炎症介质和神经生长因子可使疼痛感受器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即使是局部的小刺激都会让患者感到明显疼痛。这就是引起骨关节炎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正常或低于阈值的刺激反应增加,可使外周轻微疼痛刺激的痛感持续存在或增强,即使刺激消失,这种痛感仍然存在。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可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慢性疼痛,并已取得国家药监部门颁发的治疗骨关节炎这一适应证。由于中枢敏化,骨关节炎发出的刺激信号可诱导脊髓过度兴奋,使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放大。而度洛西汀恰恰能通过减轻中枢敏化作用、抑制疼痛传导,从而改善疼痛。国内外最新版的骨关节炎治疗指南中,均推荐度洛西汀应用于长期持续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对于使用抗炎止痛药物效果不理想,并伴有睡眠不佳、情绪焦虑等的骨关节炎患者,服用度洛西汀往往会获得满意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