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5
编号:87904
乐观积极,受用一生的财富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09.15
     “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乐观积极,受用一生的财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陈云度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启蒙国人,塑造新民,他成功的家庭教育也颇受关注。他的长子梁思成与次子梁思永1948年成为中央研究院的第一批院士,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余几位子女亦在各行各业中成绩斐然,有文史学者梁思顺、投身学生运动参加革命的梁思懿、梁思宁、梁思忠,还有经济学研究者梁思达、图书馆学专家梁思庄等,可谓“一门三院士,全家皆俊杰”。

    回望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之路,他的教育方式就隐藏在那400多封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他的一生充满动荡和颠沛流离,子女们也长期在海外求学,父亲与孩子们多是书信往来。他曾经在给儿子梁思成信中写道:“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这大约是他人生最贴切的注脚。言传和身教塑造了孩子们的人格,进而影响到他们人生中的选择和判断,最终成为他们成功人生的底色。翻看梁启超家书,我们发现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与今天也并无差别,家书里包括学业的安排、生活的打算、友情与婚恋等。字里行间除了父亲对子女殷切的期望与深沉的爱,还流露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在今天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代仍然弥足珍贵。
, 百拇医药
    家长培养孩子们乐观的人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问题上,梁启超知道女儿思庄成绩不理想时说:“英文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自馁。”他始终相信孩子会自己用功,而成绩只是一时的,要把眼光放长远。工作问题上,女婿因党派之争遇到麻烦,他在信中劝慰并鼓励女儿一家。他说承担社会责任的人难免要经历风波,面对烦恼时要懂得反思,泰然处之。面对情感和情绪问题时,他认为悲观腐蚀人心。当时林徽因的父亲遭遇不幸,梁启超十分担心孩子们因为生活变故而悲观失落,在信中多次劝勉。生活中,他常常嘱咐孩子们照顾好自己。他手术之后身体尚未恢复,但面对孩子们的担忧,他反而安慰说:“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的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悲观情绪时,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梁启超给我们的启示是家长的身教大于言传,他总是在不同的境遇面前鼓励孩子们乐观积极去面对,因为生命的体验永远都是悲欣交集,而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理想人格中最珍贵的。他与孩子们亲密无间地交换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一来,孩子们能将从家长身上学到的乐观精神应用到人生种种未知境遇中。

    其次,学校和社会也应在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多一些爱护和鼓励。梁启超深知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除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教育也是成就人的关键所在。教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人格也在影响学生,豁达乐观的教师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从孩子角度说,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遇到困难产生悲观情绪时,应多跟家长、老师、同学、朋友沟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中的境遇都是宝贵的财富。梁启超说:“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这句话应铭记于心,时时鞭策自己。▲

    (本文指导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瑞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