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5
编号:87698
用游戏让孩子体验“输”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5日 生命时报 2020.09.25
     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输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用游戏让孩子体验“输”

    受访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迟毓凯

    本报实习记者 石筱璇

    很多家长发现,4~5岁开始,孩子渐渐理解并喜爱竞赛游戏,但只能接受赢,不能接受输,否则就耍赖、哭闹甚至发脾气,还经不起批评,活脱脱的“玻璃心”。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表示,这种“输不起”又“说不得”的状态是由不良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导致,需要家长及时疏导。

    其实,孩子刚接触“比赛”“竞争”时都想赢,渴望成功带来的喜悦是天性。但是,总想别人“让”他赢;一输就违反规则,耍赖撒泼;面对失败,胆怯退出游戏或比赛;仇恨或妒忌对手,甚至出现破坏行为等,家长就要注意找找问题根源,及时纠正。

    父母的输赢心态。父母对于输赢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比赛输了,即便不批评孩子,眼里、心情及语气向孩子传递出失望的信息。孩子天生敏感,感知到父母的情绪后,会认为只有赢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

    缺乏合理批评。“你太棒了”“你真聪明”,鼓励称赞式的教育确实很重要,但总被盲目表扬的孩子容易生出一颗“玻璃心”。缺乏合理批评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只要赢了,就会得到夸赞,一旦失利,就是丢脸的事,造成心理不平衡、精神防线崩溃。

    缺乏解决困难的机会。当孩子遇到麻烦时,父母包办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丧失了经历困难和努力解决的机会,缺乏适应环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形成习惯后,孩子就无法面对“输”,只会选择逃避和退缩。

    “内心力量不够强大,就无法抵制外来的压力,‘输得起’精神很重要。”迟毓凯说,游戏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输”的滋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培养豁达心态。

    情景再现。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比赛拍球等,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状况,先等他情绪缓和,再进行情境重现,模拟孩子刚才遇到的问题,示范正确的态度。比如拍球,你比我快,没关系,我向你学习,多多练习也许下次就会超过你。让孩子明白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输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集体游戏。鼓励孩子和小伙伴踢球或者玩“两人三足”等集体游戏。面对伙伴之间的竞争和比赛规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力和抗挫力。体验了“输”之后,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让孩子明白:方法不当、努力不够、条件不足都可能失败。在“输”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聊聊: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这样当孩子在竞争中面对比他强的人,就能够坦然接受。还可借助动画片和绘本端正孩子的成败观,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