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15
编号:87166
对家人发火前,想想四句话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12.15
     常怀宽容之心 少些有恃无恐

    对家人发火前,想想四句话

    受访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郭 勇

    本报记者 严立新

    “吃饭不要吧唧嘴”“我说过我不吃葱蒜”“你走路能不能快一点”“这还不都是为你好”……面对家人,我们常常会说出这样语气生硬甚至口无遮拦的话。很多人也感慨,为啥有时说话会如此不顾家人的感受,却把好脾气留给客户、领导、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事后回想起来又觉得“怎么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对家人宽容点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勇认为,“控制不住”只是借口,“不去控制”才是事实。人们在释放情绪时,通常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对谁都会发脾气。那些强大的或者陌生的存在会让人恐惧,所以我们言行上都会有所保留;而家人间知根知底,有熟悉和安全感,便会多了一些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的底气,因此在态度和言语上的控制就会有所松懈。
, http://www.100md.com
    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由于成员间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上的差异,相处起来也必定需要许多磨合,包容尤为重要。郭勇说,很多家庭中,沟通不良的根本原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不接纳”,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家人身上。例如认为“我这么做,你也应该这么做”“别人可以不理解我,但你必须无条件支持我”等。还有的家人(尤其父母长辈),对其他人期望、要求过高,一旦对方没有达到要求就会不满意,甚至发脾气。总之,家人间不能“好好说话”,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包容和理解带来摩擦和矛盾,如果不愿意控制情绪,说出来的话就很难听。

    不论多亲的关系,相敬如宾都是必要的。与家人交流,建议心中常怀以下4种想法,来保持宽容之心、促进沟通。

    1.“这不是针对我。”有时,家人无意说了一些话,不要太敏感立马对号入座觉得他针对你。还有,当家人提出反对意见时,仅仅是因为他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故意和你抬杠。

    2.“他也有很多优点。”家人间相熟相知,应该更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多去看到他的优点,少揪着“做不好”“不够好”的事。例如,可能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很不错;可能父母总是要求我们做这做那,而这些事情的确对我们有益;可能丈夫总是很晚才回家,但他也会经常做些家务、准备节日惊喜;可能妻子偶尔有些任性,但她会在你疲累的时候给予关怀等。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享受家人的优点,接纳他们的缺点。
, 百拇医药
    3.“不做别人的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事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也不要过分质疑他人的选择,可避免大部分家庭矛盾。比如,周末孩子想睡懒觉,父母却强迫他们早起;自己喜欢看电视剧,就让全家一起看;有人临时不能参加家庭聚会,就说“不合群”等。家人间确实关系更亲密,但也不用事事都步调一致,你也做不到事事都管得着。尊重别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减少一点控制的欲望。

    4.“我也一样啊。”郭勇说,由于相处太久,互相模仿学习,家庭成员间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非常相似。当我们怪家人爱唠叨、爱埋怨、太懒惰时,可以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呢?答案常常是肯定的。所以,我们自己并不比家人好多少,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指责之前,先反思一会自己,也许就不会冲动说出伤人的话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