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1.05
编号:87561
如何辨别口吃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5日 生命时报 2021.01.05
     如何辨别口吃

    脸部肌肉不自然,重复说话时音调升高、吃力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员 郑 蓉

    2~5岁孩子出现口语不流利(俗称口吃)的现象很常见,他们会多次重复某个音或某个字。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速度。也就是说,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口语表达能力有限,就会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男孩大约是女孩的3倍,这种现象可能持续几周或几年,一般都会自行恢复,我们常称之为“发展性口吃”,当然还是有少数长大后发展成真正的口吃者。

    如何早期辨别“正常的说话不流畅”和“口吃”呢?1. 说话时伴随一些不自然的脸部肌肉动作。2. 重复说话时,伴随着音调升高。3. 如果是较严重的口吃,会明显感觉孩子说话相当吃力。4. 孩子可能会出现逃避说话的行为,或利用其他的声音、画面来开始说话。有以上现象,可能预示着孩子有口吃现象。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说话不流畅时,就急于纠正:“没关系,你慢慢说,不要急!”“想清楚再说”“深呼吸一下再说话”……通常,孩子专注于思考的过程,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说话。但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经常急于纠正,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不正确”,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症状。如果孩子说话不流利,家长可以怎么做?

    营造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聊天的气氛越轻松,毫无压力,会使孩子思考更高级的语言表达技巧。当你察觉孩子说话不流利时,安静地等,等他把想表达的句子讲出来,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提醒他慢慢讲。

    不要纠正孩子说话或帮孩子把话说完整。如果总是纠正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可能会造成孩子不愿意沟通。如果经常帮孩子把话说完整,孩子缺失了主动思考语言表达技巧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就算他们说话不流利,我们还是能有效沟通的。

    不要提醒孩子说话方式不对。虽然感觉告诉孩子“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先深呼吸一下再说”“慢慢说,说清楚”是在帮助孩子,但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提醒孩子意识到自己说话不对,这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反而加重症状。

    和孩子说话时,成人需要放慢语速。成人放慢语速后,孩子也就放慢了自己的说话速度,帮他一边思考一边表达。

    如果以上方法都尝试过,并持续一段时间,都无法改善孩子讲话不流畅的问题,同时又具备以下问题,就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评估:口吃现象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口吃且伴随有身体或脸部的动作;感觉说话变得很吃力困难;开始逃避需要说话的情境;说话时音调越来越高;超过5岁还一直有口吃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