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792
春节,与病魔搏斗的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5日 生命时报 2021.03.05
     春节,与病魔搏斗的孩子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护士 范倩茹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凡间的天使,是全家的希望。但有这么一群孩子,生命中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艰难,每一关都充满挑战。他们就是身患肿瘤的孩子们。2021年的春节夜晚,万家团圆,灯火璀璨。肿瘤外科单2病房里的灯光彻夜明亮,但这里的故事无关节庆,而是焦虑不安。

    大年初一的夜晚,单2病房一床的2岁宝宝病情趋于平稳,但仍静脉输注着生长抑制素,无法进食,只能靠不断输入的营养液维持着生命基本需要。近160天的住院治疗时间,对这个宝宝来说是心灵与身体的双重挑战,无法进食更使她不断消瘦,体重远远低于正常同龄儿,血管条件也越来越差。二床不到2岁的宝宝神经母细胞瘤复发,10多个小时的手术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急需大量补液,偏巧孩子又无法耐受;半夜急查回报血钾低,急需补钾,但孩子尿量又不够;再加上胰岛功能的不确定性,使孩子不得不忍受一小时一测血糖……所有的挑战都摆在大家面前,需要医生、护士、家长、患儿共同面对,共同克服。
, http://www.100md.com
    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计算着,屏幕上各项指标也被不断翻阅着,医生们一边与护士沟通二床孩子的情况,观察生命体征,一边果断下医嘱、调液量、推注速尿,待孩子尿量增多后,及时补钾。房门不断开合着,我们几名护士不停进进出出,换液、测体温、执行医嘱、输血浆、测量尿量、调节泵速、观察一般情况……虽然辛苦,但看到孩子尿量增多,将该输注的液体顺利输入,精神情况逐渐好转,我十分欣慰。

    正当二床宝宝病情趋向平稳,可以稍事休息时,一床宝宝的输液泵又不断警报,提示堵塞,护士当机立断为孩子重新置入留置针。午夜时分,换药室灯光依旧明亮,护士认真地在宝宝身上寻找血管。几个月连续地治疗早已使宝宝身上遍是针眼,仅存的血管也又细又短,肉眼几乎无法辨认,但护士还是仔细辨认着,力求一针见血,为宝宝减轻痛苦。靠着娴熟的技术,护士为孩子成功地置入了新的留置针。

    整个夜里,紧张忙碌的是医生护士,最焦虑不安的则是两位妈妈。病在孩子身上,疼在妈妈心里。一床的妈妈与宝宝共同在小小的病房住了160天,经历了病情的多次反复,情绪也随着孩子的状态起伏不定。当宝宝不得不再次承受置入留置针的痛苦时,妈妈一边安慰孩子,一边配合护士将宝宝固定好,减小穿刺难度;成功置入后,还不忘连连道谢。二床的妈妈在孩子经历长时间手术后,心一直悬着,尤其这晚孩子状态虚弱、病情不稳,更是揪心不已。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配合,提供病情,第一时间观察孩子尿量,并抚慰孩子情绪……
, 百拇医药
    相比医生的冷静决断,护士的紧张有序,两位妈妈的积极面对,宝宝们的表现才最为动人。一床的宝宝在穿刺留置针时,主动伸出细弱的小胳膊小腿,忍着疼痛配合护士阿姨,虽然痛到落泪仍一动不动,坚强的样子让人心疼。二床的宝宝病情复发,经历了一次次化疗,注射升白针,长时间的手术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尽管身上满是引流管,却不哭不闹,还会主动伸出小手配合测血糖,甚至会安慰担心的妈妈……

    病房的窗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窗内彻夜明亮、守护希望。这是平凡人间里不平凡的故事,这是特殊节日里一曲更为特殊的乐章,这首曲子,关乎勇敢,关乎生命。当孩子们的状态趋于好转,天也快要亮了,单2病房里所有人如同舟共济的伙伴,互相加油打气。当黑夜过去,便是破晓,当寒冬过去,便是新春,坚强的孩子们一定会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更灿烂的明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