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808
抗凝和抗血小板有啥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5日 生命时报 2021.03.05
     抗凝和抗血小板有啥不同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 兵 □贾 娜

    很多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接受抗栓治疗,但大家对抗栓的两个概念抗凝和抗血小板似懂非懂。

    其实简单来说,抗血小板预防的是动脉系统血栓,抗凝预防的是静脉系统血栓。从治疗的疾病种类来看,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应用于冠心病、脑梗塞、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等情况。通常是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启动抗血小板治疗,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前列腺素抑制剂(比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比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比如潘生丁)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诱发的脑卒中等都是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静脉内血液流动较慢,凝血因子等聚集时,活化X因子为Xa因子,Xa因子像剪刀一样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行修饰,形成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合成网,就会像渔网一样网住红细胞、血小板等,最终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堵住血管,就会造成继发性损害。抗凝可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阻止纤维蛋白网的形成。抗凝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又分为以拮抗IIa因子为主的达比加群,和以拮抗Xa因子为主的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临床上,患者使用抗凝药需要进行监测,比如使用肝素需要监测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ACT(活化凝血时间);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使用利伐沙班,建议监测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用药剂量过高而发生大出血。

    一些患者还需要接受“双抗治疗”,“双”指两种药物,“抗”指抗血小板聚集。我们的心脏血管统称为冠脉动脉系统,心脏动脉不断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络,为心肌供应营养。冠状动脉相较于外周动脉和脑血管尺寸较小,最大的血管主干为5~6毫米,血管的近端约为3~4毫米,越往远端血管越细。植入心脏血管里的支架,直径通常在2~4毫米,长10~40毫米。这种又细又长的金属异物放进心脏血管,很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发生闭塞。所以,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双抗治疗”。药物方面,医生通常会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支架植入后,患者需要服用12个月的双抗药物,然后停掉一种,保留另一种,终身服用。血管外科进行的一般是大血管手术,血管直径较粗大,术后只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可。所以,是否采取“双抗”,主要取决于血管的条件和植入的支架类型。心脏搭桥患者没有金属异物植入,所以术后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