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6.11
编号:92697
多国企业允许带娃上班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11日 生命时报 2021.06.11
     多国企业允许带娃上班

    编者的话: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带孩子成了摆在夫妻面前的一道难题,左手家庭右手孩子,哪一样都不能舍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国家的企业想方设法为这部分员工分忧。

    中国:设亲子工作室

    本报特约记者 余 华

    每到假期,上海不少双职工家庭就要面临无人带娃的现实困难。为此,从2017年起,上海市总工会就推出了“职工亲子工作室”,让职工可以带娃上班。而且,制订了相应管理办法,对工作室的服务类型、设置标准、安全防范等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将服务职工的好事办实办优。几年来,“职工亲子工作室”已累计举办139场次,5000余名职工子女从中受益。

    不少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了相应的“职工亲子工作室”。阿斯利康(中国)公司负责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自2018年起,公司每年都会举办“爱心寒暑假班”,一般为寒暑假期间工作日每天的9点半到18点。“为了更好地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班级分成3~6岁和7~12岁两个年龄组,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小朋友设置对应的课程表。每班配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老师,3~6岁幼儿班额外配有一名保育员,协助小朋友午睡及日常所需。寒暑假班的收费为200元/天,员工自付150元,剩下的50元由企业工会补贴。费用里包含了小朋友的课程费、午餐、点心和保险等。”公司负责人表示。
, 百拇医药
    对于家长们十分关心的老师资质问题,企业也会严格把关。工会通过采购部招投标方式,选定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此外,老师和保育员不但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证书,而且必须经过工会面试才能上岗,真正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日本:政府补贴企业托儿所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文 竹

    日本职工同样面临育儿难题,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会被送到托儿所,公立托儿所上学时间为8小时,如果家长要加班,则必须申请延长托管时间,额外缴纳费用。3岁以上孩子通常会转到幼儿园,而幼儿园上学时间只有4小时,延长时间同样要缴费。如果每天如此,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因托儿所的名额有限,还产生了“待机儿童”现象,很多孩子进不了托儿所,妈妈只好选择辞职,在家全职带娃。

    为了减轻双职工的负担,降低因育儿产生的离职率,日本企业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比如,报销托儿所或聘请保姆的部分费用,开办社内托儿所等。2015年,社内托儿所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地域型保育事业的一环。2016年,日本内阁府开始推进企业主导型托儿所。两种托儿所的区别在于,社内托儿所需要得到自治体的认可,政府最多补贴大企业1/3、中小企业2/3的费用。入托儿童超过20人的托儿所,工作人员均需持有保育士资格,原则上只接收0~2岁幼儿;企业主导型托儿所不需要向自治体申请,政府最多补贴95%的费用,工作人员只需半数以上持有保育士资格即可,接收幼儿的年龄没有限制。两种托儿所都允许委托外部人员运营,也有公司选择聘用专业保育士和看护师作为公司社员在托儿所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企业主导型托儿所可以是一家企业独自开设的,也可以是几家企业共同运营的。托儿所需要满足地方自治体关于保育设施的设置标准、消防法和条例基准等条件,还要求配备保育室、儿童厕所、厨房、室外游乐场、避难出口等。入托时间一般是从8点到20点,有些公司会开到22点,每月收费约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51元),与普通托儿所相比,省去了延时费用。

    根据日本厚生省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3月,全国已开设1616家社内托儿所,企业主导型已接收8.6万名幼儿。雅虎公司就于2018年开设了企业主导型托儿所,接收从出生57天到5岁的儿童,员工产后复职率达96.1%。▲

    澳大利亚:推出帮带计划

    本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桂 林

    “工作与生活平衡”是现代职场人士的美好愿望,但能实现两者平衡的上班族为数甚微。为了帮助员工解决这一难题,澳大利亚很多公司推出员工子女假期帮带计划。事实证明,这种假期专属儿童看护中心不仅让孩子得到了照顾,也给员工减轻了负担。
, http://www.100md.com
    澳大利亚学龄儿童每年有令人羡慕的各种假期,比如每10周学期结束后有两周假期,还有复活节、劳动节、圣诞节等,总假期长达12~16周,而绝大多数职工只有4周带薪假。所以每逢孩子放假,父母只有几种无奈的选择:轮流请假照看、寻觅价格不菲的假期班、托付给年迈的祖父母。

    悉尼市的大卫先生认为,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很难,如果不专注于工作,加薪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全力投入工作,就会错过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两难的选择。

    看来如果能把员工从窘境里解救出来,有利于建立公司与员工更亲密的关系纽带。墨尔本的琼斯女士则是幸运的,她所在的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AG)推出了面向员工子弟的帮带计划,开设了专属的公司内部儿童看护中心,主要费用由澳大利亚早期教育服务中心赞助,员工以自愿捐款形式每天支付5澳币(1澳币约合人民币5元)即可。专业老师会带着5~12岁的孩子玩游戏、做运动、学烘培、唱歌、跳舞等。最令琼斯开心的是,她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几步之遥的地方陪孩子,还可以和孩子共进午餐。
, 百拇医药
    由于专属儿童看护中心广受员工好评,IAG公司在各州六家分公司推行该计划,90%以上员工的孩子参加了看护中心,估计每个孩子每年节省假期开支约5000澳元,员工们对公司的热爱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国:有“带娃上班日”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东秀

    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多亲子时间,并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不容易,美国很多公司都会组织“带孩子上班日”。

    在美国,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被定为“带孩子上班日”。该活动最早是由妇女基金会于1992年夏天在纽约创立的,1993年起作为全国性活动开始大规模推广。最初,该活动名为“带女儿工作日”,旨在让女孩看到母亲工作中智慧、果敢的一面,以此向她们表明性别并不是理想职业的阻碍。后来,男孩也加入其中,并于2003年更名为“带孩子上班日”。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有计划在这一天带孩子来上班的员工,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向公司申请,这样公司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所需的东西和活动安排。另外,公司会准备一封介绍信,学生可以将信交给老师,证明他们这一天在公司的充实经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公司会制订不同计划。比如小学生喜欢手工艺品,公司行政部门会在办公室周围布置艺术品站,帮孩子们发挥创造力;鼓励孩子们为公司设计新商标,或拍一张父母认真工作的照片。进入初中的孩子开始萌生职业理想,如果父母所在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行政部门会详细向孩子们介绍这类职业的工作范畴,能为国家、社会创造什么价值。高中生则可以提前报名,做一天他们感兴趣岗位员工的小助理,深入体验工作感受。

    来自盐湖城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坎昆表示:“带娃上班不仅能够帮孩子们树立职业理想,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更强了。”▲, 百拇医药(虞晔 桂林 许可 张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