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6.22
编号:92805
肖广发,用“一把刀”守护患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1.06.22
     肖广发,用“一把刀”守护患者

    本报记者 高 阳

    肖广发,男,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南湘雅常德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结直肠分会常委、中国美刀协会委员、湖南省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在湖南湘雅常德医院普外科,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整个走廊两侧墙壁,场面颇为震撼,这些荣誉都来自一个传奇团队——湘雅常德医院普外科医护团队,团队带头人肖广发正是这一个个外科奇迹的缔造者。在他眼里,患者以性命相托,他便无所畏惧,用一把柳叶刀,给患者生的希望。

    误打误撞成了外科高手

    1972年,肖广发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祖祖辈辈务农为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人都积极参军入伍,肖广发也不例外,一门心思想考军校。可1991年招生专业有限,肖广发最后选择了临床医学,就这样成了一名医学生。大学期间,肖广发积淀医学本领的同时,进部队的梦想从未磨灭,即便是毕业的时候,也十分想圆了从军梦。1996年,肖广发在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因学校再三挽留,他才放弃了去部队院校的机会,留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为一名普外科大夫。
, http://www.100md.com
    用肖广发的话说:“外科大夫,十年也磨不了一剑。”在一次次的临床诊疗中,在一次次外科手术中,肖广发增长了专业经验,锻造了过硬的心理素质,无论多复杂的病情,他都从容不迫。一次,还是住院医师的肖广发遇到一个28岁腹腔严重感染的女患者,患者腹部被切开后,眼前的一幕令所有医生都傻眼了,患者的小肠像蚕茧一样错乱地缠绕在一起,肖广发整整花了36个小时才将这些纠缠的小肠慢慢解开。这还不是最难的,2001年,一名刚出生3天的婴儿因疝气导致肠坏死,需要紧急手术,但刚出生婴儿的肠子比鸡肠子还要细薄,在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影像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肖广发勇于执刀,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

    “湘雅给予我职业精神,教会我专注,为健康保驾护航。”2006年,肖广发考取了胆道外科的在职博士,硕博研究期间师从我国知名胆道外科专家汤恢焕教授。汤教授治学严谨,手术精湛,对学生放手不放眼,对患者关怀备至,都对肖广发的治学从医产生了极大影响。2009年,肖广发获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多年来,他长期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其中高影响因子SCI文章10余篇。他还参与了《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 》、《外科手术学》等学术专著的编写,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屡获湘雅医院年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
, 百拇医药
    “成全了我的家乡情结”

    为响应“健康中国”号召,把湘雅优质医疗惠及基层百姓,2017年11月,肖广发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委派,来到湘雅常德医院,组建普外科团队。“给家乡基层老百姓带去优质医疗,既实现了我的职业理想,也成全了我的家乡情结。”

    万事开头难。刚来的时候,肖广发发现,科室整体水平并不理想。每个医生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同,对标准化的治疗程序,有的也不甚了解。于是,肖广发组织科室开展常态化的业务学习,紧跟学科发展先进理念,每周例行一次多学科、疑难病例、教学病例的大查房,各病区医护共同参与,针对罕见病、少见病、疑难病、手术风险等问题进行大讨论,为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标准化的诊疗方案。

    在肖广发的带领下,经过3年多发展,普外科医护人员已达67人,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手术近2000台次,疑难复杂病例占60%以上,病患覆盖全省及诸多省市。尤其以腹腔镜为专科特色,肝胆胰胃肠疝微创手术占比85%以上,开展肝胆胰外科常规手术、复杂肝胆胰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肝动脉、门静脉侵犯切除重建)、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ERCP内镜介入诊疗及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等工作。
, http://www.100md.com
    肖广发切身体会到基层和省会的不同。在基层医院,除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少初次就诊的患者中,就有很多疑难复杂病例,甚至闻所未闻的少见病。比如,一位65岁大爷患了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初次看病时,肿瘤竟已有25公分;一位54岁患者的9.6公斤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在今年2月经过7小时手术,成功切除。这些外科手术往往面临着极高风险,肖广发每次术前都要跟家属充分沟通,他称之为“高风险谈话”。在他看来,很多医患矛盾是对手术预期有偏差导致的。通过术前视频和语音,双方都能参与医疗决策,获得充分尊重。

    在创新术式上,肖广发总是把患者的诉求放在第一位,为他们寻找最适合的手术方式。2020年2月,他成功为一名 70岁男性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脾脏切除术。该手术为湘西北首例仅靠“针式”手术,不开刀就和肿瘤说“拜拜”,降低了大创口给老人术后的康复负担。为满足一名年轻甲状腺癌女子对外观的需求,肖广发通过内窥镜腹腔镜切除了颈部甲状腺肿瘤,保证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患者没出院,心总是悬着”
, 百拇医药
    在普外科医生办公室门前,一张一平米见方的红色感谢信引人注目。这封信来自一名50多岁的患者,她曾因甲状腺病变伴有颈部淋巴肿大,先后前往北京、天津、西安等多地医院求医无果,最后返回湘雅常德医院,经肖广发团队手术治疗后,不到一个月就康复出院了。已做了10年同事的护士长坦言,“科室这几年在肖主任的带领下进步很快,手把手教着年轻医生一台一台地做,他一个人承担3个病区,不分白天黑夜,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夸奖”。

    早年间,肖广发曾担任卫生扶贫医疗队队长,2011年,他参加首批国家医疗队赴山西吕梁山革命老区巡回医疗工作,指导开展多项普外腹腔镜微创新技术,誉满晋西。“去了当地才发现基层医疗太需要人才支援了,很多国家拨款配置的腹腔镜设备,直到我们去了,才第一次开机使用。”如今,肖广发每月也会抽出时间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进行疑难病例的交流讨论、线上查房、转播手术视频。县乡级医生来院进修,肖广发会尽量为他们多创造一些上手操作、公开发言的机会,让外界听到更多基层的声音。

    医教研任务之余,肖广发还会利用一些时间做大众科普,将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在临床上,他会针对患者和家属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话沟通,“以专业的知识帮助他们选择和决策,不要用生搬硬套定义地讲医学知识。”

    每当看到一些终末期患者的无力感,肖广发都感同身受,心里不是滋味,不断攻克疑难重大手术,帮助患者重拾希望,就是他从医以来的坚持。从医30年来,肖广发从未休过公休假,至今他每天最多要上7台手术,即便是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也会惦念患者的情况,用他的话说:“只要患者没出院,一颗心总是悬着。”而他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一次次手术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