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2844
花式消费贷,博眼球砸招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1.06.22
     花式消费贷,博眼球砸招牌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政策刚出台不久,就有银行瞅准时机推出被网友称为“三胎贷”的“生育消费贷”,众多车企也争先恐后地借“三胎”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多座车型的营销和炒作。这些“蹭热点”的做法引发了不小的社会争议。

    根据网传资料,某银行的贷款宣传海报上称,只要是已婚、20~50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怀孕满6个月至幼儿2周岁期间均可申请该贷款,一胎、二胎的最高贷款额度分别为10万元和20万元,三胎最高可申请30万元贷款。消息传出后随即引发网友调侃:“生育消费贷,能割一代是一代”。争议之下,涉事银行发布声明表示,该贷款仅处在内部评估阶段,随后该银行又进一步表示,就目前评估情况看,该行现有消费贷款能覆盖相应需求,暂不计划推出以上产品。

    这种“生育消费贷”本质上还是消费信贷,业务初衷是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可为生活消费提供更多支持,迎合居民的消费“痛点”。但是,若将一些特殊用途单独拎出来作为贷款产品的名称,无疑有“博眼球”之嫌,甚至可能引导居民过度负债,放大居民的债务风险,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此前,用于新婚旅行、购买车辆、首饰和家电等消费的“彩礼贷”,用于购买墓地的“墓地按揭贷”等就曾引发一众批评。

    车企的“三胎炒作”其实是在营销方式上“搞噱头”和“蹭流量”,奈何“热点话题”没有带来预期的“热点消费”。这也好理解,毕竟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因为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等,越来越多的人生育意愿降低。所以,靠类似话题来营销的“副作用”自然而然就凸显出来,消费者并不买账。

    生育是严肃话题,是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而实施的战略国策,不仅关乎国家人口结构,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等问题,还关乎保持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它必将带来市场的变化,银行和其他企业根据这种变化采取一些措施或营销策略,是市场乐意看到的,但单纯以创业绩、促营销为目的,就是一种缺乏大局意识的短视行为,是不可取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