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7.06
编号:93075
盼望中国的急救医学院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6日 生命时报 2021.07.06
     盼望中国的急救医学院

    贾大成

    从1983年进入北京市急救站,至今我已从事院前急救和科普工作将近40个春秋。很多同事退休后,都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我退休后,反而干得更加起劲,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虽然因年龄增长,一些亲朋好友不想让我再东奔西走,但这都挡不住我,公益讲座、网络互动、写书出书、上电视拍视频……我一直在尽自己所能救人和教人救人,这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个遗憾萌生梦想

    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五点多,我外出讲完课,刚坐上公共汽车,一位小伙子跟我说,四川汶川地震了!我一惊,问多少级?他说,大约8级。我脱口而出:“完了完了,毁灭性地震!”回家上网一查,汶川果然发生了大地震。

    我马上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说:“汶川地震了,咱们肯定得去人,如果去的话,别忘了我!”领导在电话里答应了。可是第二天一看电视,救护车用火车拉着,他们已经出发了。我又给领导打电话,“怎么没叫我啊?”领导说:“你都退休了,都多大岁数了,还是不去为好。”
, 百拇医药
    于是我又给北京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韩陆打电话:“地震了,红会去不去啊?如果红会去,别忘了叫我啊!”韩陆说,第一批人马都已经走了,等第二批吧。等到第二批的时候又说:“你去不了了,飞机已经满员了,等第三批吧。”我说:“行!”等到第三批,韩陆说:“现在已经进入防疫阶段了,你还去什么呀?”

    当时,我每天都会看各种新闻报道,尤其当发现有的废墟生还者被救出来了,但不一会儿人就死了,或者是高位截瘫了,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坐不住,就跟救援队联系,告诫大家,一定注意挤压综合征和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我说:“救援队员必须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施救,否则人救出来了,反而活不了了!”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的肌肉受到长时间压迫,破裂的肌细胞会释放钾离子,突然解除压迫后,钾离子迅速随血流进入循环,直接抑制心跳,导致心脏骤停;此外,肌肉的肌红蛋白释放出来,堵住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该怎么救?解除压迫之前,应该先输碱性药,固定伤肢,冷敷,减压……
, 百拇医药
    没能参加汶川地震的救援,是我人生中特别遗憾的一件事。在灾害发生、导致重大人身伤害的时候,人们多么迫切地希望能多救出生命啊!作为一名急救人,我真希望自己能在现场。有太多时候我感到很多人的心特别好,但在关键时候不懂急救知识,周围又没有医生,就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件事更坚定了我的决心,要让大家学会自救互救。因此,我心里就萌生出一个更大的梦想。

    中国需要急救医学院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学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阵地的最前沿,是挽救生命的主战场,是急救战线的特种兵,是抗击死神的突击队,是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往往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据统计,70%的急症都发生在家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因此,医院以外的及时救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中国建立一所急救医学院,让更多的人学急救,接受科学的医学培训。这个医学院应该有多层次成体系的急救医学培训,涵盖现代急救系统的三个部分,即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和危重病监护病房(ICU、CCU等)救治。按照我的设想,急救医学院至少应该承担以下工作。
, 百拇医药
    开设急救医学本科教育课程,包括院前急救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危重病医学专业,并可分别设置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还可以设立从事院前急救的急救员培训,以及对广大公众的急救科普。

    扩大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的范围。狭义的院前急救,是由院前急救的专门机构——急救中心来承担的;广义的院前急救,应包括除急救中心和医院以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保健室、乡村诊所、一级医院等医疗机构,急救医学院应把对这些人员的培训纳入教学体系,这样将大大增加院前救治的成功率。

    开设院前急救职业培训系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为公众常年系统开设基础急救知识讲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高危行业、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如警察、消防员、火车飞机上的乘务员,以及从事危险工作行业的人员,如冶炼化工厂的工人,都要学习急救知识,具备必要的急救技能,每1~2年进行复训和考核,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所有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中,大约只有1/10的病例交由专业医生处理。这些国家的救护员很多都是接受过培训的警察或消防员,他们完全可以成为院前急救重要的后备力量。
, 百拇医药
    急救应是全民必修课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比较忽视全民性自救互救教育。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和成功率,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安装率和使用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协调能力以及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单位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我特别欣慰地看到,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已经开始走进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全国各地也加快了安装和普及使用AED的步伐。这些可喜的变化是过去很难想象的。

    急救,绝不仅仅是专业急救医疗机构的工作,更是全社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不仅可以使人对医学有积极、正确、科学、理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使人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加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

    在此,我再次发出呼吁,希望政府和全社会把具有国际视野的急救普及教育列为全民终身教育的必修课。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急救科普学组的负责人,我希望跟社会各界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传播公共急救理念,普及基本急救知识,教授实用急救技能,提高全民急救水平,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连载29,完。本专栏由本报记者李珍玉采访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