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12.03
编号:96232
新变异毒株危害有多大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3日 生命时报 2021.12.03
     新变异毒株危害有多大

    50个位点发生突变,但世卫强调,目前说它致病力强、危害性大还为时尚早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本报记者 严立新

    近日,一种被称为“非常可怕”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引起全世界关注。该毒株于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确认,24日南非豪登省出现的约1100例新增病例中,九成由该毒株引发,远超德尔塔等前期变异毒株同期水平;短短2周内,新冠确诊病例增长了4倍,并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优势毒株”。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将该毒株列为“需要关注”的新冠变种,并命名为Omicron(音译“奥密克戎”)。截至本报发稿时,以色列、比利时、中国香港、英国、德国等地均已有奥密克戎确诊病例。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奥密克戎毒株带有“极其大量”的突变,共有50个突变位点,刺突蛋白上就有32个,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其中,在受体结合区就有10处变异,而德尔塔仅有2处。因此,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执行官珍妮·哈里斯将“B.1.1.529”描述为“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变异病毒”。关于此毒株,公众的疑问和担心也不少。

    病毒传播力、致病力更强了吗?奥密克戎毒株在刺突蛋白的关键位点、关键蛋白上新增了较多突变,的确有可能增加病毒的感染能力和传播效率。但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声明称,关于奥密克戎的研究还较少,其传染力是否更强还有待厘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病毒在南非出现变异并迅速增加感染病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南非居民的疫苗接种率比较低,大部分人未获得保护力;二是全球5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分布在中东非和南非,他们的细胞免疫水平本身就有缺陷,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会比健康人更易发病。而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在南非以外,比如欧美、亚洲等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地区是否增强,还需观察约1~2周才能确认。
, http://www.100md.com
    新毒株会更危险吗?李侗曾表示,病毒发生变异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现象,且患病人数越多,病毒库越大,随机变异越多。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比如传染力变弱或对疫苗敏感的变异株被淘汰,筛选出适应力更强的变异株,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毒株一定会变得更危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这个变异株很新,有多大危害性,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

    感染后症状是否典型?世卫组织指出,现阶段还没有迹象显示感染奥密克戎后与其他病毒变异株的症状有何不同。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说,该毒株目前仅引发轻度疾病,“大多数患者是40岁以下的男性,均出现一种极度疲劳的症状,还有轻微的肌肉酸疼、喉咙痒、咳嗽。但目前为止,感染者并未失去味觉、嗅觉,只有少数人出现发烧。”

    疫苗还有用吗?11月28日,新冠疫苗制造商莫德纳首席医疗官伯顿表示,他怀疑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会避开目前的疫苗。李侗曾解释说,刺突蛋白是疫苗针对的关键“靶点”,如果发生过多变异,的确可能改变病毒的“样貌”,导致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出现免疫逃逸。
, http://www.100md.com
    免疫逃逸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李侗曾表示,一般来说,新冠康复者短时间内不会再感染,但变异株很可能带着“新面孔”再次侵入人体。二是可能会降低疫苗的保护力。目前来看,疫苗对新变异株应该仍有保护力,但取决于个人体内的抗体水平。调查发现,打完第二针疫苗超过半年的人,抗体水平大幅下降,接种第三针可大大提高保护水平。如果奥密克戎毒株确实对疫苗有逃逸能力,体内有更高水平抗体的人胜算更大。“现在只能通过突变位点对疫苗的效果进行猜测,确切结果需相关疫苗实验来验证。”李侗曾说。

    李侗曾表示,与我国“物理防控+疫苗”的措施相比,欧美等地单纯靠疫苗防控的效果并不理想,这证明物理防疫不可替代。“为应对新变异株,我们仍需保持现有策略:除了避免去往南非和其他风险区外,加快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尤其是第三针疫苗;日常生活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等物理防控措施仍是切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