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96632
老人最青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1.12.24
     环球舆情《中国养老需求报告》发布

    老人最青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编者的话:12月18日,由环球时报社指导、生命时报社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环球养老投资中国智慧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养老产业领导、学者、养老机构负责人等相聚会场,共同探讨、寻找能带给国人幸福晚年的中国养老智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64亿,占比18.7%,每年老年人口增量近千万,是全球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养老产业无疑将成为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环球养老投资中国智慧高峰论坛是环球时报社、生命时报社打造的养老医疗领域高规格论坛,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发布了环球舆情《中国养老需求报告》,指出老年人最青睐的养老方式为医养结合进社区、家庭,且会在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论坛上,各与会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共同探讨了养老行业发展前景,及新时代下养老产业如何发展,以响应国家“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号召。
, 百拇医药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

    新一代老人有新需求

    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是时隔21年再次提出各个方面如何推进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进入老龄化社会21年间,老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如老年人数量增多、年轻老人比例高、高龄老人增加、受过教育的老人比例上升等。再用20年以前的养老服务,并不能满足新一代老年人的需求。

    落实国家战略,第一应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要积极看待老年人、老龄化,营造孝老、敬老、尊老的环境,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应站在当下,以新时代的视角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比如,20年前,老人关心有没有养老金,现在关注养老金是否平衡、可持续、是不是充分;还会考虑是不是能得到其他年龄人的尊重,能够使他的生活更加自主。老人的需求与老龄社会发展总是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努力,结合人口普查、长期照护分析等,让新时代老人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
, 百拇医药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教授金维刚

    做强“三支柱”,养老有保障

    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有三个支柱。第一支柱为养老保险,我国发展很快。去年全国参保人群比例已超92%,达到“十三五”规划的设定目标。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发展较为缓慢。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万家企业中只有10万余家有设置。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受重视不多,出台的相关政策少。保障养老,需要做强这三个支柱。

    “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应促进各项基本养老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探索引入自动加入机制、降低集合计划运营成本、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等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企业年金在多数企业广泛建立起来,提高覆盖率,使多数企业职工都能享有企业年金。同时,加紧出台有关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各地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此外,还要改进养老保障资金投资运营机制,提高投资回报率。▲
, 百拇医药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

    老年医学大有可为

    老龄化进程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改变。我国主流疾病谱从传染病为主已经变为非传染病为主,与增龄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见。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痴呆症等老年人多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这些问题都会加重我国整体的疾病负担。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在增加,使老年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和机构出现相对短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必须有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现在又增加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老年健康服务如医疗、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保险等又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在老年康养产业中,老年医学的作用举足轻重,包括以下7点。1.科普、健康管理、慢病管理。2.医疗(诊治)作用。3.老年人的护理和中长期照护。4.康复。5.指导老年人日常膳食、营养及运动。6.老年人精神心理支持。7.智慧医疗在康养中的作用,比如可升级监测手段等。▲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鹰

    医养衔接是养老核心问题

    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养结合服务与管理是一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适应老龄社会发展需求、养老服务模式调整改革过渡时期的一种实践探索。

    居家和社区养老将是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建立这一服务体系,核心问题是医疗与养老的有效衔接。其中,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主力”,医联体、医共体及三级大型医院是重要保障。现阶段,在政策扶持推动下,医养结合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各地区也进行了多层面且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如“两院一体”“两院融合”等养老服务模式是中国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典型案例;广州增城的“牛仔博物馆”、上海江苏路的“三站合一”和北京“家门口的养老院”等为城市构建综合型为老服务平台的典型案例。

    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尚未形成完全可复制、推广的成熟模式,也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来引导今后发展。社会各方应积极探索,为建立低价、可持续、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体系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芳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在全球卫生体系绩效比较高的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初级保健系统非常强大。它们有3个共同特征:第一,分级诊疗体系比较完善,有基层首诊制度。第二,筹资稳定。第三,服务内容明确,包括保障全科医生收入的激励制度。这样才能和上一级医疗机构发挥很好的协同作用,从而让卫生系统良性运行。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架构基本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团队式服务,存在资源配置不足、医生质量较低、村医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目前,村医进入和退出机制都不够完善,导致断层较严重。

    到2020年,我国各个省市无论是在签约服务的覆盖面还是在落实上,进展都比较明显。上海“1+1+1”签约、厦门“三师共管”、福州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等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
, 百拇医药
    国寿嘉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袁鹏

    全周期全方位呵护长者

    健康养老事业做得好,能为未来中国的幸福指数添砖加瓦。国寿嘉园发展机构、社区、居家等多元化、多层次,集“养、护、防、疗、康”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可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活力生活选择——践行精细化的照护理念,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护端口前移;汇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完美满足医疗及日常诊疗需求;对接高水准康复资源,为老年人重塑强健的身心。

    在大健康、大养老国策下,中国人寿建立了健康养老产业投资专业平台,以“国内领先、值得托付的养老服务运营商”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医养结合优势,形成全周期的健康闭环管理,全方面呵护长者的身心健康。

    今年,中国人寿还将尝试建立养老驿站,在机构、社区、居家三个体系中构建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专为广大中国老年人群打造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将持续以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统一为目标,努力做好更多公益民生工作。▲
, 百拇医药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保利建投总经理郭延洲

    让医疗不再是养老痛点

    医养结合在养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医疗机构进入养老机构的通道也未完全打开,少数医联体仍停留在合同初级接触阶段,表现出行业壁垒深的种种特点。此外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认知和支付能力均有限,市场目前正处于储备期和教育期。

    在医养结合探索中,保利经过了几个阶段:从机构内医疗服务集中在慢病管理、常见病等模块,到研发大健康平台,结合AR监测老年人身体状态,提供个性化、有温度的服务,再到嵌入中医,为周边社区老人以及亚健康人群提供诊疗服务,丰富了医养结合的外延。云诊室、云查房的实现,让入住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与三甲医院医生面对面交流。现阶段,医养结合涉及的产业链较多,顶层设计行业标准仍在逐步完善中,管理壁垒也真实存在,单靠养老机构很难撬动整个产业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和革新,希望共同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模式。未来,让养老不再是医疗的负担,让医疗也不再是养老的痛点。▲
, 百拇医药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婷

    智能机器人助力居家养老

    目前,养老场景普遍存在6大痛点:服务质量低,降本增效难;服务标准不统一,监管难;意外发生没有实时预警,防范难;大流量和数据,管理难;与子女联系不便,沟通难;老人独处不爱交流,参与度提升难。

    猎户星空的智慧养老机器人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健康管理:辅助老人进行日常健康检测、定时服药;配合测试结果信息,输出定制化个人健康分析报告。适老化交互:老人语音对话即可唤醒机器人检测、报告、提醒、就医等功能。日常检测:具备电子血压计、蓝牙体温计、血氧仪、血糖尿酸总胆固醇分析仪、单导联心电仪等。医疗支持:7天24小时在线医生,可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拨打视频通话。海量健康知识:包含血压、血糖等慢病健康问答知识,急救及家庭日常健康知识等。互动提醒:用户自行设置,设备可检测老人活动状态。智能服务机器人成本低、性价比高、场景进入快,可有效助力居家养老。▲
, http://www.100md.com
    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冀

    引进领先养老服务理念

    远洋集团旗下负责养老投资与运营的专业公司——远洋养老,已在养老行业持续深耕近10年, 始终以“为中国长辈创造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为战略愿景,致力于成为持续领先的长者幸福生活运营商,提供全生命周期、高品质、国际化的养老服务。

    我们希望在长者社区生活的长辈能够更贴近生活,感受到家的氛围。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国际领先养老理念、运营模式和照护经验,从四大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WELL建筑标准:引进基于医学研究的WELL建筑健康标准,侧重点在于“人”,遵循空气、水、营养、光等10大核心体系,全面提高长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认可疗法:引入国际先进失智照护理念,有效与丧失定向力的人沟通并提供帮助,有助于减轻压力,提升自尊与幸福感。生活支援技术:遵循国际先进照护理念与原则,基于“维持自尊”和“自立支援”理念,定制专业服务方案。国际专家团队:为老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支持。▲
, http://www.100md.com
    爱晚红枫养老投资集团董事长张福伟

    探索质优价廉的农村养老模式

    为更好地落实长护险政策,爱晚红枫在县域乡镇搭建以机构医养服务为主,同步开展健康调查、失能评估、医护培训、居家护理的“一主四融合”基层全方位医养服务模式。同时不断探索符合农村实际、质优价廉的“医养结合+长护险”模式,立足县乡村三级养老和医疗资源体系,因地制宜创建了可示范推广的“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养老机构建设模式。

    在落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中,我们认为,企业尤应发挥以下两大作用:一是激发老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二是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照护的同时,将一些必要的康复照护技能传授给护工,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身体机能,提升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现阶段,在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断落地中,一些困难慢慢显现,如失能评估标准和机制不健全、居家护理服务项目有待进一步界定与完善、服务人员培训标准不统一等。各方应携手统一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现有养老模式。▲, 百拇医药(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