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2.15
编号:95492
打开心包 切除拳头大肿瘤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2.15
     打开心包

    切除拳头大肿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金 亮

    48岁的患者李先生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袋子走进北医三院的大门,袋子里装着不是别的,而是CT片、检查报告单等厚厚的看病资料。这些资料已伴随他辗转多家医院,袋子越来越重,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这是因为他的左肺上叶鳞癌诊断明确,但因为肿瘤位置特殊,李先生很难有手术机会。为此,李先生找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主任马少华。

    以往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罹患的是中心型鳞癌,即从气管内长出,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肺内,堵塞呼吸道,甚至向外生长,侵犯大血管及心包。70年前,世界上第一台肺癌手术,就是鳞癌的开胸左全肺切除。从全切到只切除左肺上叶,到袖状切除,即只把病变侵犯的气管切除,再到现在的达芬奇机器人下完成微创手术,肺癌的治疗随着手术技术进步而进步,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北医三院胸外科已完成近200例,其中不乏肺段切除术和袖状切除术。
, http://www.100md.com
    李先生的情况非常棘手。原来,肿瘤已将李先生左肺上叶完全堵死,整个左肺上叶表现为阻塞性肺炎,肿瘤同时侵犯给左肺供血的动脉主干血管,加之左肺下叶严重的支气管扩张,下叶动脉血管和肺组织都无法保留,不仅无法袖状切除术,即使全肺切除术,在心包外操作也无从下手。

    李先生的手术只能打开心包,从心包内切除肿瘤,需要胸外科和心脏外科医生一同手术。由于肿瘤与心包间缝隙狭窄,一旦无法通过间隙分离,只能终止手术。因为强行分离,极易出现大出血,后果难以预料。经过胸外科与心脏外科多次会诊,最终确定手术方案。

    在期待与忐忑中,李先生被推进北医三院手术室。手术室内,胸外科主任马少华、副主任王京弟团队,心外科副主任张\u5586团队,已准备就绪。

    如术前判断的一样,手术非常艰难。由于肺部炎症,胸腔弥漫粘连,再加上左肺实变,坚如磐石,难以萎陷,胸腔空间狭小,给手术又增加了不少难度。在胸腔镜辅助下,充分松解胸腔粘连,随后进入到最为关键的环节——切除肿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在游离肿瘤的同时,不损伤心脏结构,尤其是已经被肿瘤包裹的主动脉与肺动静脉。
, 百拇医药
    打开心包,在张\u5586协助下,马少华在仅有2~3毫米的狭小组织间隙中,小心游离着主动脉、左肺动脉、左肺静脉与心耳。这尤如拨开两张黏在一起的纸,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大出血。在一系列的剥离、松解、套带,切割与缝合后,患者既保留了未被肿瘤侵袭的血管,肿瘤又被彻底而完整地切除下来。随后,张\u5586继续用补片将打开的心包细细缝合,把心脏重新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心脏被重新保护起来!

    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整个过程完全按照术前讨论的预案进行,医生间配合默契,手术历时3个小时,将近5斤的左肺被完全切除,肿瘤直径8厘米,将近一个拳头大小,患者术中出血200毫升。术后第6天,李先生在家人陪伴下,恢复顺利,拔除引流管,安全出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与胸外科均起源于心胸外科,随着专业的细化而逐渐成为独立科室。此次因救治患者两科联手,共同面对疾病,终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以患者为中心,优势互补、多学科协作,这是综合医院的优势,更是患者的需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