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4973期
编号:120366
红蚂蚱 绿蚂蚱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73期
     “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金秋时节,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忽然路旁草丛中飞跃出一只深绿色的草蜢子,眼睛一亮,不由弯腰捕来拿在手里,细细端详。这生有窄长身子、绿色翅膀的小精灵,让我回忆起家乡山东的那些红蚂蚱、绿蚂蚱。

    我的家乡在鲁南,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是粮食主产区,所以隐匿其间的蚂蚱也多,“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尤其是到了秋季,粮丰草茂,稍有动静,各色蚂蚱扑簌簌飞起一片。记得南山上有种叫“蹬倒山”的蚂蚱,油头宽身,后腿粗壮有力,且有锯齿,故称蹬倒山或蹬山倒。后来得知,这种蚂蚱又名棉蝗、中华巨蝗,体大威猛,多生于山林、荒坡,百十只即可达一市斤,它黑黄的牙齿也发达,饿急了能啃食树木。还有一种叫“雁来红”,也叫土蝗,名儿好听,可长得其貌不扬,个儿小,全身灰黄色,多生于旱田。这种蚂蚱抗寒能力强,从春天蜕皮成虫,一直生长到深秋甚至初冬,霜色浓重时,由一身土黄色变成红艳艳的,故名“雁来红”。

    我的家乡早年就是稻区,所以每到秋天稻蝗就多,长得油绿绿的,且肥胖多子。还有一种较普遍,俗称草蜢、草婆子,深绿色,有复翅,外层绿色内层粉红或金黄,身体窄长,飞不高。它的大名叫“蚱蜢”,渔家有种小船形似蚱蜢。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里,有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指的就是这种小船。

    蚂蚱是害虫,对农作物生长危害大。小时候,听太姥姥讲,以前经常闹蝗灾,那蝗群大得可以遮住太阳,“过蝗群”的情景十分恐怖,甭说地里的幼苗,就是树上的嫩芽嫩叶,也是一扫而光。初夏过蝗群,还可以补种,最怕早秋过蝗群,黑压压一片,呼啸而过,只听得簌簌的啃噬声,刚吐穗的水稻、玉米、大豆、高粱仅剩光光的秸秆。经过村子时,你要是想吃蝗虫,在屋檐下插上一穗两穗红高粱,底下支起一张锅,不消多久,蝗群就飞来了,缠绕成一个硕大的蝗虫团,啪嗒一声就掉进了锅里。

    蚂蚱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是家乡的一道美肴,油炸、串烤皆可,爽脆喷香。印象最深的是秋天到稻田里捉蚂蚱,这些黄绿色的蚂蚱肥肥的,我们称之为“胖墩儿”。用有韧性的莠草秸秆,边捉边串,不一会就串满了一大串儿。放在灶底下余烬里,或者放进烙煎饼的鏊子窝里烤得两面焦黄,香味诱人唾液潜溢,咬一口嘎嘣儿脆。

    蚂蚱也是一味中药,味辛、甘,性温,入肺、肝、脾经,有止咳平喘、定惊、消积等功效,可治疗咳嗽、惊风、疳积、破伤风、冻疮、斑疹不出等。民间常用煅制的蝗虫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砂糖调匀,温水送服,治疗小儿惊风,一般服用两三次就能见效。也有用以治疗冻疮的,将蝗虫风干煅制存性,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香油调成膏状,用热水把患处清洗干净,直接涂抹即可,用不了几次,那种肿胀疼痛感就慢慢消失了。

    而今,在庄稼地、荒山野岭很少见到蚂蚱的踪影了,应该是大量使用农药所致。彼时的乐趣,如今只能慢慢回味了。 (山东 刘琪瑞), http://www.100md.com